“二阳”咳嗽不止该如何应对?“阳康”后“脑雾”该咋办?
春暖花开,车水马龙,“五一”假期人山人海的景象让我们感觉到了久违的热闹。但是,全国发热门诊监测结果显示,“五一”期间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小幅上升。新冠难道又来到大家身边了吗?面对二次感染,我们如何应对呢?
不要恐慌
首先,不要恐慌。无论是二次感染还是新变异株导致的感染,目前看临床表现都是类似的,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主要症状是发热、流涕、咳嗽(约占48%)甚至气短,重症的病例目前还很少,以无症状或轻型病例为主。一旦感染不要恐慌,对症处理,同时仍然要做好个人卫生,包括戴口罩,避免或者减少进一步传播的风险。
接下来我们就为您讲解新冠的主要症状“咳嗽”和“阳康”后很多人出现的“脑雾”症状。
咳嗽
在新冠感染的症状中,咳嗽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给患者带来很大困扰。部分临床数据表明,新冠感染后引起的咳嗽要比普通流感引起的咳嗽更加剧烈,持续更久,尽管大部分人的咳嗽都能在8周左右缓解,但是仍有一小部分患者直到现在仍在出现咳嗽症状。对此,专家们根据咳嗽持续的时间将之分为急性(<3周)、亚急性(3-8周)、慢性(>8周),并建议根据可能导致咳嗽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急性咳嗽(<3周)
可能的病因:
1、新冠病毒感染直接影响上、下呼吸道;
2、感染后免疫力减退,合并细菌或其他非典型致病菌感染;
3、新冠感染诱发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急性加重,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诊疗建议:
1、若以干咳为主,偶有有少量白色泡沫样痰液,无喘息气短等症状,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性大,可对症口服止咳药物(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如痰液增多,不易咳出,可加用化痰药物(氨溴索、溴己新);
2、如果咳嗽伴随着气短、呼吸困难症状,就需要高度怀疑新冠感染病毒肺炎可能,就需要进一步完善胸部CT等检查,如果结果提示病毒性肺炎也不要害怕,新冠肺炎不是都需要住院治疗,如果没有合并细菌等其他感染也不需要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只要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及早口服抗病毒药物就能很快痊愈;
3、如果出现黄色脓痰,就需要高度警惕合并其他感染了,酌情加用抗菌药物治疗;
4、如果既往存在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则应该加强原发病的治疗了。
亚急性咳嗽(3-8周)
可能的病因:
1、新冠感染导致的下呼吸道感染;
2、新冠感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
3、新冠感染诱发上气道咳嗽综合症。
诊疗建议:
1、咳嗽持续3周或以上,就建议到医院就诊,完善胸部CT检查,注意有无新冠肺炎;
2、若表现为干咳为主,伴少量白痰,无明显气短等症状,需要注意感染后咳嗽可能,可以口服复方甲氧那明,抗组胺药物+止咳药物;
3、若表现为干咳,夜间显著,并且本身有过敏史,甚至可以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需注意新冠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就需要及时就医,完善呼出气一氧化氮、肺功能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4、如果同时存在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需要考虑新冠感染导致鼻部疾病加重,导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这个时候也同时需要到耳鼻喉科门诊寻求帮助。
慢性咳嗽(>8周)
可能的病因:
1、新冠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
2、新冠后诱发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3、合并其他慢性咳嗽的病因,如胃食管反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异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
4、控制咳嗽反射的神经发生障碍导致的慢性咳嗽。
诊疗建议:
因为大部分的新冠患者在感染8周后咳嗽症状均有所缓解,因此建议超过8周以上仍有咳嗽的患者到医院需求帮助,可能需要完善胸部CT、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等,寻找可能病因,再根据病因治疗。
医生建议
新冠治疗药物如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莫诺拉韦、阿兹夫定等用于阻断病毒复制,通常建议在确诊新冠后尽早使用,尤其是出现症状后的24-48小时以内,特别是65岁以上,伴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需要尽早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发展成危重症的可能。越来越多的抗新冠药物和医疗技术的发展也帮助我们更有信心战胜新冠病毒。
“长新冠“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一个关于新冠后症状的新概念,指的是感染新冠病毒的3个月后还有症状,并且最少持续2个月,且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这些症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胸痛,疲劳,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同时,对于呼吸系统来说,肺纤维化是新冠肺炎潜在的长期并发症,也会出现咳嗽及活动后呼吸困难等。一部分患者可以自行缓解,但是更多的还是需要来到呼吸科诊室,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
脑雾
“阳康”之后,您是否一转身就不记得把手机放在哪里;打开冰箱门不知道要拿什么;工作效率下降,不能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现低级错误?如果出现这些情况,您可能正在遭遇“脑雾”。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1]中提到:在新冠患者康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维能力(称为“认知”)的各种困难,包括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处理、计划和组织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脑雾”。在我国,新冠感染后“脑雾”发生率可达22%-35%[2]。“脑雾”并不是一个医学术语,但它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脑中如一团云雾笼罩的状态。
“脑雾”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对脑血管及脑组织的直接损伤(如脑炎,脑血管病)可以导致“脑雾”。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调动免疫应答的同时,也出现了免疫失调,体内释放的炎性介质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介导了“脑雾”的出现[3]。除此之外,国外多项研究发现,“阳康”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4]。这些心理、睡眠障碍也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紊乱,引起“脑雾”。
怎样才能减轻“脑雾”?
WHO的《新冠肺炎个人康复指南》[1]中给出了以下9条建议:
1.尽量减少干扰:
试着在一个无背景干扰的安静环境中工作。如果需要的话,你可以使用耳塞。如果你在阅读时分心了,用纸遮住部分内容,或者用手指做标记。
2.在不太疲倦时完成活动:
要完成一项需要思考力的工作时,请把它安排在不太疲时进行。例如,如果你一天下来感到疲倦的话,请选择在早上完成此项工作。
3.经常休息:
如果疲劳感让问题加重,请缩短工作时间并休息一下。
4.为自己设定合理的目标:
有明确的目标有助于保持动力。确保设定的目标可实现并切合实际。例如,每天只读五页书。
5.制定时间表:
尝试制定每日/每周任务计划,这有助于你提前做好活动安排。做好记录,或将事情分解成可管理的部分,也会有所帮助。
6.使用激励措施:
当实现某个目标时,简单地奖励一下自己,比如喝杯茶或咖啡、看看电视或散个步。
7.一次只做一件事:
不要急于求成或试图一次获取太多信息,因为这可能会造成失误。
8.辅助物:
可利用清单、笔记、日记和日历作为记忆和日常生活的辅助手段。
9.脑力锻炼:
可以尝试新的爱好、拼图、文字数字游戏、记忆练习或阅读来帮助思考。从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但仍可完成的脑力练习开始,并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增加难度。这对于保持动力很重要。
“阳康”后的健康管理
1.适量运动——对于心肺功能良好的人,建议每周运动5天,每天30分钟,以走步、游泳等有氧运动为主。
2.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糖、脂肪,戒烟限酒。适量增加有助于改善记忆的食物摄入,如水果,蔬菜,坚果,橄榄油及粗粮等。
3.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睡前可进行冥想、按摩、温水泡脚等方式助眠。当出现严重睡眠障碍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予以药物治疗。
4.放松心境——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兴趣,尝试太极、瑜伽等活动,放松身心。
无论是新冠感染造成的咳嗽,还是“阳康”后出现的“脑雾”,都不必惊慌,更不要讳疾忌医。保持良好心情,积极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必要时寻求医生帮助,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享受美好生活。
专家介绍
郑锐
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呼吸与重症监护病房主任。
辽宁省免疫学会呼吸免疫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委及慢阻肺学组组长,东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会呼吸过敏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呼吸病学专委会委员等。
裴冬梅
博士,硕士生导师,全科医学专业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体检中心主任。
中国医科大学健康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医学中心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中国营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辽宁省健康体检质控中心副主任委员等。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 (2021). 康复指导手册: COVID-19相关疾病的自我管理, 第二版.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
[2]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认知障碍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认知障碍诊治和管理共识.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2, 52(12): 1905-1914.
[3] Asadi-Pooya AA, Akbari A, Emami A, et al. Long COVID syndrome-associated brain fog [J]. J Med Virol. 2022;94(3):979-984.
[4] Halpin, S.J.; McIvor, C.; Whyatt, G.; Adams, A.; Harvey, O.; McLean, L.; Walshaw, C.; Kemp, S.; Corrado, J.; Singh, R.; et al. Postdischarge symptoms and rehabilitation needs in survivors of COVID-19 infection: A cross-sectional evaluation[J]. J Med Virol. 2021, 93, 1013–1022.
供稿:
第二呼吸与重症监护病房/张鹤
体检中心/卢金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