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氧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05-17 17:55   中卫护研院

本研究聚焦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氧疗相关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全面检索国内外“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及“氧疗”2个领域的证据,相互补充完善。

研究背景:

在北美一项涵盖了115所机构的99876例病人数据分析显示,每年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为0.60%。护理人员对传统骨突部位的压力性损伤能保持高度的警觉,依据现有循证证据和指南推荐,采用规范、综合性的护理措施预防其发生,但对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却缺乏足够的关注度,使其成为医院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鼻氧装置是引起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最常见的原因,发生率为32%,常发生于氧气管接触的耳部。另外使用鼻塞导管时还应关注鼻腔内黏膜压力性损伤(mucosal pressure inj ury,MPI)。因此本研究综合国内外“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及“氧疗”2个领域的指南、证据,形成系统全面的氧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证据总结,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借鉴,促进循证实践变革。

器械相关压力损伤 (device-related pressure inj uries,DRPI)是指因使用诊断或治疗的器械而造成的压力性损伤,也包括非医疗设备,如床上杂物、家具和设备在与皮肤和组织接触时导致的压力性损伤,特点是损伤通常与器械的大小或形状密切相关。黏膜压力性损伤是指发生于黏膜上的溃疡,有使用过医疗设备史,由于组织解剖结构的关系,这些溃疡不能分期。

纳入标准

①研究对象为接受氧疗的病人;

②结局指标为发生压力性损伤;

③研究类型为指南、专家共识、最佳实践、系统评价及证据总结;

④语言为中文或英文。

排除标准

①摘要、草案、研究计划书或报告书;

②重复收录或直接翻译的文献;

③已被更新的指南;

④已被本研究纳入证据总结文献所采纳的指南、专家共识、系统评价。

纳入文献的一般资料

56171684106610288

氧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汇总

一、皮肤风险评估

1、任何使用医疗器械行氧疗的病人都应被视为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制定高风险病人预防及管理计划,包括评估频率、降低风险的策略等(B级 强推荐)

2、评估频率:建议至少每8~12h检查1次吸氧装置(包括皮肤褶皱)下方和周围的皮肤,密切注意耳背、鼻梁和鼻孔皮肤(C级 强推荐)

3、评估内容:评估皮肤和软组织的温度、皮下湿度/水肿情况、是否有红斑,关注深色皮肤部位评估,因其出现潜在皮肤变化时不明显。可将皮肤温度和皮下湿度作为重要的辅助评估指标(D级 弱推荐)

4、建议使用手持电镜扫描仪评估病人皮下含水量,在压力性损伤的早期,皮肤局部损伤与水肿有关。因此,在损伤发生前几天可见扫描仪数值升高,但扫描仪不适合评估病人嘴唇、鼻梁等较小区域皮肤(D级 弱推荐)  

二、氧疗设备选择及佩戴

1、鼻导管:选择时应考虑选择减少组织损伤,建议使用材质柔软的鼻氧管(B级 强推荐)  

2、氧气面罩:选择时考虑病人面部大小及重量,选择合适的尺寸及形状(C级 强推荐)  

3、遵照生产厂商说明书正确佩戴氧疗设备(B级 强推荐)

4、建议用适当的胶带固定氧疗装置,防止因连续移动对病人皮肤产生摩擦力;选用弹性柔软胶带,采用架桥法或平台架桥法固定(A级 强推荐)

5、监测病人水肿,根据需要调整鼻导管松紧度;将氧气面罩固定带调整至所需的最小压力/ 张力(C级 强推荐)  

6、鼻氧管及氧气面罩有污渍、潮湿或损坏时应及时更换;氧气面罩固定带失去弹性时及时 更换,切勿打结,可能会增加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风险(C级 强推荐)     

7、皮肤与设备交界面降低和/或重新分布压力:定期旋转或者重新佩戴氧疗设备和/或更换体位;氧疗设备根据物理原理最小化压力和剪切力(C级 弱推荐)

8、建议在病人合适安全的前提下,给氧途径交替面罩和鼻塞来降低鼻部和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严重程度(B级 强推荐)

9、尽可能减少使用氧疗设备;医学情况允许后尽快移除氧疗设备(A级 强推荐)  

三、氧疗指征及终止时机

1、明确氧疗指征,避免常规氧疗:

氧疗是改善低氧,而不是缓解非低氧血症的呼吸困难。

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其他与慢性呼吸衰竭相关的情况,如果血氧饱和度(SpO2 )<88%推 荐氧疗;

②其他急性情况下,如果SpO2<92%推荐氧疗;

③对于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病人,强烈建议 SpO2≥93%时不启动氧疗(B级 强推荐)

2、氧疗终止:

①对于无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风险的病人,呼吸空气的SpO2维持在或高于目标范围(94%~98%)时,应停止氧疗;

②强烈建议SpO2≥96%的病人停止氧疗;

③氧疗终止后需继续进行监测,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判断是否需要重新开始氧疗(A级 强推荐)

四、皮肤清洁及保护

1、保持医疗器械下皮肤清洁、干燥和适度湿润(C级 弱推荐)

2、使用鼻塞导管时,注意保持鼻腔内黏膜完整性,观察是否有干燥及破裂倾向(C级 强推荐)

3、建议使用护耳器、护耳垫或使用软质泡沫带固定枕后将鼻氧管提起,避免其对耳部的压力(C级 强推荐)

4、考虑使用保护性敷料,如透明膜、硅胶、薄泡沫或水胶体等,以防止摩擦力/剪切力导致皮肤损伤(B级 强推荐 ) 

5、使用保护性敷料时仍需常规进行皮肤检查,选择可定期、反复打开且去除时不损伤皮肤的敷料(C级 弱推荐)

6、使用氧气面罩时建议在鼻梁使用保护性敷料,使用鼻氧管时建议在耳后使用保护性敷料(C级 强推荐)   

48841684106610419

 

五、监管及培训

1、多学科合作:建议形成并实施角色明确的多学科参与的预防策略(C级 强推荐)

2、监管:建议将皮肤检查及记录的责任明确分配,及时记录于病人的病历中,供临床人员查看(D级 弱推荐)

3、监管:机构层面应制定并实施结构化、量身定做和多角度的质量改进项目(D级 弱推荐)

4、培训:建议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氧疗使用注意事项、并发症、皮肤保护等相关内容的培训(C级 弱推荐)

5、宣教:建议医护人员向使用氧疗设备的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使用目的、效果、并发症及其预防的健康教育,让病人及家属共同参与管理(C级 强推荐)    

小  结

本研究聚焦于临床发生率较高的氧疗相关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全面检索国内外“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及“氧疗”2个领域的证据,相互补充完善,本研究整合氧疗相关指南及共识,明确氧疗终止时机,可参考性较强,为临床证据转化提供了较为全面、详细的证据基础。护理人员应重视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可根据最佳证据结合临床情境、患者意愿制定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并实施,降低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马月)

[1] 杨贤贤,刘桐桐.氧疗设备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J].循证护

理,2023,9(5):787-793.

[2] 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和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期刊论文] 赵琦, 徐雲, 蒋红, 赵缨, Zhao Qi, Xu Yun, Jiang Hong, Zhao Ying - 《护理学杂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疗器械,皮肤,氧疗设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