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女性健康 | 干细胞修复宫腔粘连的临床研究案例母亲节特别专题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又称阿什曼综合征(Asherman),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子宫内膜基底层受损,使内膜发生粘连和纤维化,从而使得宫腔部分或全部闭锁的一种妇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或反复流产等,严重威胁女性的生育结局和身心健康,临床上将宫腔粘连的本质归结为子宫内膜纤维化。
宫腔粘连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宫腔镜下粘连松解术、激素疗法和宫腔放置物理屏障。干细胞治疗可以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纤维形成和炎症反应同时调整免疫系统的结构来逆转宫腔内损伤。
关于干细胞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能够分化成肌肉细胞、神经细胞、脂肪细胞等其他细胞, 进而形成组织、器官乃至完整的个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易从人体各种组织中提取、体外增殖能力强、低免疫原性,是干细胞治疗的主要选择。近期研究表明,干细胞可通过免疫调控、趋化损伤部位、分化替代及旁分泌作用来重建子宫内膜组织,改善子宫内膜功能,是宫颈粘连患者的新希望。
MSCs移植治疗宫腔沾连的临床研究
案例一
2018年7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戴建武团队联合南京鼓楼医院胡雅丽团队开展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复合胶原支架治疗复发性子宫黏连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在国际期刊《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杂志上刊登。该项研究显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能有效改善复发性宫腔黏连患者病情,共有10名患者得益于此项技术成功怀孕,其中8名患者已分娩。
案例二
202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在一项研究中,共招募了10名患者:6名患有宫腔粘连,4名患有剖宫产瘢痕憩室。所有患者都至少经历了一次宫腔镜和药物治疗,但都无效。
所有患者均在子宫内两次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例宫内粘连患者报告,细胞移植后3个月内月经血量略有增加。4例剖宫产瘢痕憩室患者的剖宫产瘢痕憩室的形状和体积有改善趋势,但月经期延长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释放,这些患者可能需要增加治疗时间以确认细胞疗法的疗效。
研究者观察了细胞治疗前后心脏、肺、肝、肾、卵巢、血液、免疫等身体多个系统的变化。在整个观察期内没有发生不良事件,确定了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案例三
ZHANG等将搭载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的胶原支架移植到18例宫腔粘连患者的宫腔,其中16例移植成功,术后3个月发现16例患者子宫内膜增厚,15例接受冷冻胚胎移植术患者中成功妊娠3例,2例顺利分娩,1例自然流产。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子宫内膜微血管密度增加,雌激素受体α和黄体酮受体表达增加,表明搭载UC-MSCs的胶原支架能够促进子宫内膜血管生成并改善机体对激素的反应。因此,搭载UC-MSCs的胶原支架对宫腔粘连治疗有效。
总结与展望
宫腔粘连是妇科常见的、严重危害生育功能并且常规治疗效果较差的宫腔疾病。干细胞技术的应用使子宫内膜基底层的修复及子宫内膜再生成为可能,为宫腔粘连患者带来新的希望。随着干细胞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突破,未来干细胞将帮助更多不孕患者实现了生育的愿望。
参考资料:
[1]桑宇超,李淑仙,傅松涛.干细胞修复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J/OL].现代妇产科进展:1-4[2023-05-12].https://er.szlib.org.cn:443/rwt/331/https/MSYXTLUQPJUB/10.13283/j.cnki.xdfckjz.2023.06.032.
[2]Cao Y, Sun H, Zhu H, Zhu X, Tang X, Yan G, Wang J, Bai D, Wang J, Wang L, Zhou Q, Wang H, Dai C, Ding L, Xu B, Zhou Y, Hao J, Dai J, Hu Y. Allogeneic cell therapy using umbilical cord MSCs on collagen scaffolds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uterine adhesion: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Stem Cell Res Ther. 2018 Jul 11;9(1):192. doi: 10.1186/s13287-018-0904-3. PMID: 29996892; PMCID: PMC6042450.
[3]Huang J, Li Q, Yuan X, Liu Q, Zhang W, Li P. Intrauterine infusion of clinically graded 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for the treatment of poor healing after uterine injury: a phase I clinical trial. Stem Cell Res Ther. 2022 Mar 3;13(1):85. doi: 10.1186/s13287-022-02756-9. PMID: 35241151; PMCID: PMC8895869.
[4]Zhang Y, Shi L, Lin X, Zhou F, Xin L, Xu W, Yu H, Li J, Pan M, Pan Y, Dai Y, Zhang Y, Shen J, Zhao L, Lu M, Zhang S. Unresponsive thin endometrium caused by Asherman syndrome treated with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on collagen scaffolds: a pilot study. Stem Cell Res Ther. 2021 Jul 22;12(1):420. doi: 10.1186/s13287-021-02499-z. PMID: 34294152; PMCID: PMC8296628.
免责声明:科普细胞者内容团队专注分享全球生物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科普细胞者立场,亦不代表科普细胞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部分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