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尿沉渣形态及临床意义大汇总

2023-05-14 10:48

利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波源"可明显提高分辨率,将尿沉渣标本切成超薄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分辨出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血小板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等。

尿沉渣是指尿液排出体外经离心沉淀,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有形成分,包括细胞、管形、结晶、细菌、精子等各种有形成分。

尿沉渣分析或称尿有形成分分析,或进一步称为尿颗粒计数,在临床上对肾脏疾病、泌尿道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作用,可以弥补尿液理化检查不足造成的漏诊,有“体外肾活检”之称。

01标本收集及运送注意事项

标本的收集实验室工作人员要对病人留尿进行指导:

用清洁容器留取新鲜中段尿液10-20毫升;

成人女性留取标本时,应避免月经与白带混入尿内;

男性注意不要混入前列腺液。

留取尿液应在2小时内完成检验,结果标本收集后2小时内无法完成分析,可2~8℃冷藏,6小时内完成检验;或在尿标本中加适量防腐剂,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的选用不同类型的防腐剂(大多使用400g/L的甲醛溶液,每升尿液加入5ml。应注意甲醛过量时可与尿素产生沉淀物,干扰显微镜检查)。送检单上应注明留尿时间、送检时间。

患者采尿后应该迅速地进行镜检,否则放置时间过长长,如果是低张尿可出现溶血;如果是高张尿有可能现脱水而使红细胞形状发生变化;如果是碱性尿可使血细胞成分和管型崩坏,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02正常值

红细胞<3个/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每高倍视野是指显微镜扩大400倍时的每一个视野)。

管型可根据横径大小分为狭窄型(为1-2个红细胞直径大小),中等宽度型(3-4个红细胞直径大小),宽型(5个红细胞直径大小)。宽型管型提示肾实质有严重损害。

在尿沉渣中还可以见到少数透明管型及少数扁平上皮细胞、尿酸盐、磷酸盐及草酸盐等结晶。

03尿沉渣中的有形成分

红细胞:

以异形红细胞为主(>30%),则提示为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体积可相差3-4倍,可见大红细胞、小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皱缩锯齿形红细胞、影性红细胞、半月形红细胞、颗粒形红细胞等,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一,常伴有尿蛋白及管形。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

以均一形为主(>70%),红细胞大小正常一致,细胞膜完整,血红蛋白含量正常,偶见影形红细胞或棘形红细胞。提示非肾小球性血尿,来源于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或尿道,多见于泌尿道感染,结石,结核,肿瘤,创伤等。

49591684019681859

白细胞:

白细胞在不同pH尿液中易变形或溶解。见于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以及泌尿道慢性炎症,药物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及新月形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药物所致变态反应、泌尿系其他部位非特异性炎症等。

72581684019681987

上皮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来源于输尿管下部、膀胱、尿道、阴道的表层,正常尿液中可见少量,如大量增多或成群出现并伴有白细胞增多,排除阴道分泌物污染外,则表示泌尿道有炎性病变。

27491684019682116

大圆上皮细胞又称表层移行上皮细胞,胞体较大,膀胱体部发生表浅炎症时多见。

90531684019682213

小圆上皮细胞是底层移行上皮细胞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统称。见于泌尿道深层炎症,尤其是慢性膀胱炎。

83481684019682309

红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属病理性,表明血尿的来源在肾小管或肾小球,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也可见于狼疮肾炎,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及输血的溶血反应,肾移植的急性排斥反应。

37981684019682413

白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属病理性,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是诊断肾盂肾炎及间质性肾炎的重要证据。若尿内有较多此类管型时,更具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区别肾盂肾炎及下尿路感染的依据。

40721684019682514

上皮细胞管型:

上皮细胞管型在尿内大量出现,表明肾小管有活动性病变。这种情况可出现于肾小球肾炎,常与颗粒、透明或红、白细胞管型并存。

92781684019682614

透明管型:

透明管型可以出现于正常尿液中,有蛋白尿时透明管型则会增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及心力衰竭。

33511684019682712

颗粒管型:

颗粒管型是由上皮细胞管型退化而来,或是由已崩解的上皮细胞的原浆粘合形成。意味着在蛋白尿的同时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退变、坏死,多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的毒性损伤。有时也可出现于正常人尿中,特别是剧烈运动之后,如经常反复出现,则属异常。

95091684019682792

04检查方法

直接镜检法

将尿液充分混匀,取其中1滴尿直接涂于载玻片上,依据各种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用显微镜观察作出报告。

自然沉降法

将尿液在室温下放置一定时间(15min~30min)后,移去上层的尿液,保留底层大约0.2mL左右,然后混匀,取其中1滴沉淀于载玻片上,镜检同直接镜检法。

离心沉淀法

尿液10mL离心5min,相对离心力(RCF)为400,弃上清留沉渣尿量0.2ml混匀,吸取20μl,滴在玻片上用18mm×18mm盖片覆盖,先用10×10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10×40高倍镜仔细观察,检查细胞至少10个视野,检查管型至少20个低倍视野,报告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至最高数字表示。建议国内逐步以每微升细胞数报告。

染色法

包括湿润染色法及特定成分染色法。

相差显微镜法

相差显微镜又称相衬显微镜,是以光的衍射和干涉现象照射标本,产生明暗不同的反差识别,有助于增强透明与半透明的有形成分的轮廓,尤其是透明管型、不典型红细胞、血小板的辨别。

干涉显微镜法

在不同位相时,当两种相同颜色的光波相遇时,其亮度发生增强或减弱的变化,从而提高物体的清晰度,可观察到细胞或管型的三维空间结构。

偏振光显微镜法

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对光有双折射性的物体进行鉴别,可观察活细胞的内含物、神经纤维、植物纤维的结构细节和动物肌肉纤维等。可分析变性过程,观察到细胞的死活:正常细胞对光偏振呈左旋,肿瘤细胞多数呈右旋,可显示盐类结晶在自然光下见不到的精细结构。

透射电镜法

利用电子束作为"照明波源"可明显提高分辨率,将尿沉渣标本切成超薄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准确分辨出细菌管型、白色念珠菌管型、血小板管型、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等。

文章来源:检验星空、检验剪报、扬州市市级机关门诊所、检验医学沙龙整理,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红细胞,显微镜,白细胞,泌尿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