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JACC子刊,真实世界研究显示CT-FFR诊断价值有限
每日毅讯
近年来,冠脉功能学评价在冠脉诊治领域日趋重要,FAME和FAVOR系列研究为冠脉功能学评估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如果我们把冠脉功能学评估应用到院前,基于冠脉CTA的CT-FFR孕育而生,且相关临床研究报导了其相关的诊断价值和经济学价值。然而,近期,JACC:Cardiovascular Imaging杂志发表了一篇真实世界研究,探讨了CT-FFR的临床应用价值。
研究者利用了FFR-CT在英国实际临床应用了3年的真实世界数据。研究者利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CCTA)数据,采用了经典方法进行FFR-CT评估,同时收集参与者的有关症状、CCTA结果和FFR-CT结果,以及后续临床随访终点。这些患者主要包括因稳定胸痛和疑似狭窄 (50%-69%) 而进行了FFR-CT评估。同时接受了侵入性FFR评估的患者用于判断FFR-CT的准确性,并随访了临床终点,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研究者还使用了成本分析模型将FFR-CT策略和负荷心脏显像策略的成本进行了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来自英国12个中心的总共2,298名患者进行了CCTA,并进行了FFR-CT分析。其中,稳定性胸痛在主要症状中占77%,40%有可疑的狭窄。FFR-CT<0.8的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9%和76%。在平均17个月的随访期内,共有46个事件 (2%) 发生。FFR-CT<0.80不能显著预测事件。FFR-CT策略每名患者的成本为2,102英镑,而负荷心脏显像策略的平均成本为1,411英镑。
“毅讯点评”
本研究利用英国临床实际应用FFR-CT的患者数据库进行了真实世界研究,发现CT-FFR的实际阳性预测值仅49%,且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有限,相关医疗资源花费也高于负荷心脏显像策略。因此,作为临床筛选指标的价值有限。然而,本研究最大的缺陷在于其准确性验证是基于进行了FFR-CT和有创FFR评估的患者,这部分患者存在严重的选择偏移。除此之外,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短,尚需要后续更多研究来进一步定义CT-FFR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https://www.jacc.org/doi/abs/10.1016/j.jcmg.2023.02.005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的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