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 上观新闻:“护联体”服务送至家门口:仁济携手浦南及多家社区开设22个护理特色门诊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在“512护士节”前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与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塘桥街道、南码头路街道、周家渡街道、上钢新村街道、浦江街道、浦锦街道等签订护理联盟协议。仁济医院将携手医联体单位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伤口造口、糖尿病、血管通路、腹膜透析等22个护理门诊团队的专科特色服务,并尽快启动糖尿病、伤口造口、血管通路等3个专科的理论、实践培训课程和导师制专项培训。
以“带”促建:仁济—浦南护理全面携手共进
仁济与浦南,相距不到1公里,地理优势为两家“邻居”创造了便利的互访学习条件。浦南医院先后派出多名护理人员,前往仁济医院消化内镜室、血液科、急诊、日间病房、特需病房等进行能力提升学习,为浦南医院肿瘤日间化疗病房以及血液科开展医疗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周边的老百姓不用发愁三甲医院就医“排队长”,在家门口就能获得同质量同技术的照护服务。
仁济医院和浦南医院两院血液净化护理合作的渊源,起始于2018年。从临床实训到专科进修,浦南医院每年选派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在仁济医院深度学习。依托仁济医院强大的护理力量,浦南医院首次运用双重血浆置换(DFPP)、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等新技术,填补了血液净化护理技术上的空白,面对救治疑难危重症有了更大的底气。
仁济医院护理部主任奚慧琴介绍,除了在护理技术上以“带”促建,双方建立研究合作护理联盟,推动护理科研成果的转化。仁济医院血液净化护理团队发起的多中心护理研究项目,将浦南医院纳入合作单位,已合作发表数篇SCI论文。今年,双方再次携手,在新一轮合作研究协议的背景下启发、带动医联体护士科研能力。
“享”受服务:实现百姓家门口的同质化腹透护理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随着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慢性终末期肾病患者逐渐增多。慢性肾脏病病情发展最重的尿毒症患者只能通过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
72岁的陈老伯是一位2型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由于子女不在身边,陈老伯不得不在郊区和市区医院之间“长途跋涉”,加上每次配药、检查、换药、平衡试验、随访等让他直喊吃不消,原本虚弱的体质愈加恶化。不过现在,老人再也不用“舍近求远”,选择了在“家门口”的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腹膜透析。陈老伯说,在这里做腹膜透析,不仅让他来来回回少跑了好多路,而且服务质量丝毫不比市级医院差。
2021年,嘉定区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仁济医院、嘉定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建立了腹膜透析室并投入使用,成为上海市首家拥有“腹透室”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建成了较为完备的腹透室,为本地肾病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黄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多名护士赴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进修腹透护理技术,经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腹膜透析换液操作、腹透管出口换药指导、电话随访等护理技能。
来自南码头社区服务中心的腹透护士冯敬杰参加了仁济医院举办的护理继续教育学习班,回到岗位后学以致用,针对不同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服务,在社区居民活动室进行腹膜透析及慢性肾脏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近一年来,腹膜炎感染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由80%提升至98%。在仁济医院护理团队的帮助下,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组建了一支由12名护士组成的腹膜透析护理团队,社区护士的一专多“能”有所突破,也为护理科研提供了新方向。
“护”有所靠:导师制培育模式提升社区专病管理能力
2014年起,仁济医院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训实践项目”,率先采用导师制模式开展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养的探索。通过组建导师团队、选拔结对学员、制定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已协助6位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潍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陇卫生社区服务中心、浦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开设糖尿病护理门诊,累计建档人数逾千人,影响辐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多个社区。
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范恩芳就是其中一位。经过培训后,范恩芳于2015年成立了浦东远郊社区首家“糖尿病护理门诊”,现已有500余例患者的有效建档,5000余人次得到健康服务,成为社区中的“糖友管家”。
新冠疫情期间,范恩芳积极组建志愿者团队深入社区,为糖友们开展监测血糖、送药上门、饮食指导、心理干预等服务,不仅提高了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率,还为糖友们送去了关怀和温暖。她制定的《糖尿病患者注射新冠疫苗精细化流程》获浦东新区卫健委颁发的“应对新冠疫情防控护理能力提升”优秀项目。
通过专科护理导师“传帮带”,对学员进行一对一指导,仁济医院“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培训实践项目”先后培育了58名优秀基层护理人员。
“联”出实效:助推长三角伤口造口护理中心建设
“医生,我肚子太疼了,麻烦快帮我看看。”54岁的张师傅怎么也没想到,酒后憋尿摔了一跤,膀胱竟然“爆”了。经过仁济医院和宁波市杭州湾医院沪甬两地医生联手救治,张师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良好,但伤口却始终难以愈合。就在病房团队束手无策之际,仁济医院护理部派出专业的伤口造口治疗师团队为张师傅进行专科护理。
仁济医院国际造口治疗师蒋燕勤对患者术后愈合不良的伤口进行了评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运用国际先进的伤口湿性愈合理论调整换药方案。经过近半月的门诊换药及饮食治疗、心理支持,张师傅的伤口基本愈合,健健康康地回家过春节。
目前,仁济医院已派驻蒋燕勤、徐红波两位国际造口治疗师赴医联体单位开展专科护理工作,先后开设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门诊、组建伤口造口专委会、参与医院压力性损伤质量管理。2022年,宁波市杭州湾医院造口伤口专科护理门诊累计处理各类急慢性疑难复杂伤口、造口和周围并发症及大小便失禁所致的皮肤损伤等问题4800余例,完成全院压力性损伤督导管理1200例。
目前,仁济医院已为杭州湾医院伤口造口专科护理门诊培养了2名具有综合能力的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医联体单位护理专科建设发展,造福更多伤口造口患者。
仁济医院院长夏强介绍,近年来,仁济医院发挥市级三甲医院的资源优势和龙头效应,医联体建设成效显著。为配合医院建设紧密型医联体以及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仁济医院下沉输出护理管理、培训、技术等资源,积极推动紧密医联体护理专科联盟建设,为医联体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希望将先进的护理理念、优质的护理技术及完善的护理服务进一步送进社区,让更多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质量’、‘同技术’、‘同温度’的护理资源。”仁济医院党委书记郑军华说。
来源:上观新闻
记者:黄杨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