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红土地新增红医精神学习好去处 | 廉洁医院文化建设

2023-05-13 16:37   福建卫生报

蛟洋红军医院是在红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和中共闽西特委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家正规的红军医院,也是中央苏区(福建)存续时间最长的医院,开创了军民军地共创医疗卫生事业的先河。

编者按:日前,福建省卫健委决定在全省各级医院开展廉洁医院文化建设活动,“健康福建”微信公众号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设“廉洁医院文化建设”专栏,刊发各级医院推进廉洁医院文化建设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持续打造“展仁德风范、护百姓健康”新风正气福建“名片”,不断推进医德医风建设,推动“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取得实际成效。

今天推出第四期《红土地新增红医精神学习好去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最近,中央苏区(福建)第一所红军医院(蛟洋红军医院)展陈揭牌,闽西红土地上新增加了一个“红医精神”学习的好去处。   

蛟洋红军医院是在红四军军部直接领导和中共闽西特委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家正规的红军医院,也是中央苏区(福建)存续时间最长的医院,开创了军民军地共创医疗卫生事业的先河。为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蛟洋镇党委、政府历时四年分四期完成了蛟洋红军医院整体提升工程,打造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020年11月,蛟洋红军医院旧址被列为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1月,上杭蛟洋红军医院文化园被列为福建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单位;2022年12月,蛟洋红军医院成功入选全省首批重点影视外景拍摄基地。

中央苏区(福建)第一所红军医院(蛟洋红军医院)展陈位于蛟洋镇蛟洋村蛟洋红军医院旧址内。展陈内容包括“红军四入闽 星火燎原北四区”“毛泽东指示 红军医院设蛟洋”“中西医结合 医护人员群出力”“群众的支持 军民鱼水一家亲”“战争的变化 医院搬迁功如一”等五个部分,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形象、真实深刻地还原了蛟洋红色医史,在保留原有的风格基础上重现往日风采。

78581683932758465

▲中央苏区(福建)蛟洋红军医院展陈开展仪式在蛟洋镇蛟洋村举行 

43991683932759283

▲本次展陈撰稿人、蛟洋优秀外出乡贤、福建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委、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华碧春向大家介绍布展情况

62391683932759906

▲中央苏区(福建)蛟洋红军医院展陈      

“傅氏宗祠”建于1722年,系土木结构,平房,共有大小房间40余间,历经290多年的雪雨风霜,仍留存着部分房间。1929年6月,红四军入闽后,在毛泽东的亲自倡议下,红四军和北四区苏维埃人民政府在上杭县蛟洋石背村傅氏宗祠创办了闽西第一所红军医院——蛟洋红军医院。蛟洋红军医院是在红四军军部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中国革命史上第一家正规的红军医院,对于救治红军伤员,保存革命力量,壮大红军队伍,夺取革命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蛟洋红军医院也是中央苏区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红军医院,开创了军民军地共创医疗卫生事业的先河。

毛泽东对办好红军医院极为重视,不仅出席蛟洋红军医院的成立大会,还经常与朱德、陈毅、邓子恢等人一同莅临蛟洋红军医院检查指导工作、看望伤病员。当时物资匮乏、条件艰苦,蛟洋人民倾力支援红军医院的救护工作,红军医院也免费为当地群众看病,充分体现了当时军民融合一家亲的景象。1930年1月下旬,在革命根据地形势严峻的情况下,红军医院迁移到古田吴地的“张家祠”,不久又迁到龙岩,随后正式改名为红十二军的闽西后方医院。

本次展陈撰稿人、蛟洋优秀外出乡贤、福建省医学会医史学分会副主委、福建中医药大学教授华碧春向大家介绍布展情况。她说,讲好红色故事,致敬先辈!展陈正式开展,心情万分激动!自大学时期开始收集整理蛟洋红军医院的资料以来,拜访了很多当时的亲历者和后代,一直没有中断过,三十多年来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副主任、本次展陈特邀评审专家王盛泽说,红色精神薪火相传,初心使命历久弥新。革命战争年代留下的这些旧址文物,成为红色文化的重要部分,它是一种记忆、一种乡愁,一种力量,更是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对红色旧址的保护利用,大力支持蛟洋红军医院保护和开发项目,接续做好沿线革命遗迹修复,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用红色革命精神凝聚更大的发展力量,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链接:文昌阁(中共闽西“一大”旧址)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清朝中叶,蛟洋人民为了祈求文化昌盛,于村中心倡建了文昌阁。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十九年(1754年),历时13年才建成,后又于文昌阁之左右两侧分设天后宫、五谷殿。文昌阁外观六层,实为四层,通高21.3米,占地1500平方米,一至三层分别安奉了孔子,文昌帝君、文魁星的神像,顶层为伞状悬柱结构。据说,蛟洋自从建了文昌阁果然文运亨通,才士辈出。每年三月初三,全乡文人绅士都纷纷集会于此高阁,“称觞祝遐,以为省身克已之助”。辛亥革命后,文昌阁改办为广智小学,邓子恢等人曾在此开展革命宣传活动。

1929年7月20-29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蛟洋文昌阁召开,毛泽东、谭震林、蔡协民、江华、贺子珍、曾志等人出席并指导会议,会上邓子恢代表闽西特委作工作报告,毛泽东作政治报告。大会通过了由邓子恢起草、毛泽东亲自修改的《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之政治决议案》和《苏维埃政权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CY问题决议案》、《妇女问题决议案》等重要文件,选举了由15人组成的中共闽西特委,邓子恢为特委书记,蔡协民为组织科长,蓝鸿翔为宣传科长,张鼎丞为军事书记,制定了“坚决的领导群众,为实现闽西工农政权的割据而奋斗”的总路线。

中共闽西“一大”所通过的各项决议案,不但是闽西革命斗争的总结,而且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这一系列完整的土地革命指导思想、阶级路线、分配原则和斗争策略,不仅指导了闽西土地革命,而且对其他革命根据地以至解放后的土地改革都起到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1929年7月29日,陈毅、朱德连夜赶赴蛟洋,在文昌阁会同毛泽东、张鼎丞、谭震林、邓子恢、傅柏翠一起召开前委紧急会议,研究和部署粉碎敌人三省“会剿”策略,会议做出了三项决定:一是红四军兵分两路,一路驻防闽西,一路出征闽中,粉碎敌人“会剿”;二是由陈毅去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选朱德代理前委书记;三是毛泽东转移到乡间养病,同时指导地方工作,不久陈毅带回来周恩来签发的《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所称《九月来信》)。这次前委紧急会议是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古田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61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蛟洋文昌阁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健康福建综合微信公众号“魅力蛟洋”、“上杭融媒”等      

编辑:林淑婷

审核:黄美辉、朱晓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蛟洋红军医院,廉洁医院,红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