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为肺移植患者打开“心门”
病例分享
第 三十一 期病案讲述
讲 述 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郭璐
近日,我院肺移植团队和心血管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紧密合作,成功为一例双肺移植术后不到一年的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TAVR) ,用微创的方式为他打开了“心门”。为肺移植术后患者实施 TAVR 手术在国内外都鲜有报道。
【接诊】
患者为 61 岁老年男性,10个月前因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我院行肺移植术前评估,发现“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因患者当时肺功能极差,作为解决主要矛盾的“换肺”手术迫在眉睫,若同时进行心脏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对术后恢复非常不利。经过我院肺移植团队多学科讨论后,决定先行肺移植术,并密切随访心脏情况。随后患者在我院顺利完成了双肺移植术。
1 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活动后气促,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瓣口面积 0.88 cm² 。经过评估,我们发现患者移植肺功能良好,运动耐量下降主要与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有关。
【治疗】
经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肺移植团队、麻醉手术中心、心血管超声及心功能科等多学科讨论分析,一致认为患者肺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再次开胸换瓣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同时还面临着术后感染风险大等其他问题,选择 TAVR 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
在多学科的大力合作下,曾杰教授团队制定了严谨的手术方案及风险对策,经历 2 个小时紧张有序的操作,TAVR 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效果】
术后患者在 ICU 密切监测,次日回到肺移植病房,下床活动,恢复良好,自觉活动耐量明显改善,术后三天顺利康复出院。
术前充分讨论、周密部署,术中精细操作、严密配合,术后密切监测、悉心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此次手术的圆满成功是我院多学科团队密切合作的结果,标志着我院心内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在微创经导管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已经全面迈入国内领先行列,也彰显出我院肺移植团队的整体实力,通过多学科合作模式,为终末期肺病合并心脏瓣膜疾病等复杂高危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文字编辑丨卿 俊 美术编辑丨康薇静
责任编辑丨胡宗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