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这样的囊肿,要警惕它癌变!
医学“福尔摩斯”
可疑的“肝囊肿”/追踪“医学神探”探疑案
医生治病,有时就像福尔摩斯探案。用敏锐的感触去发现、排查患者身上的疑难病因,在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找出有价值的线索,从被忽略的细节中找到症结所在,最终抽丝剥茧找到答案,破解疑难杂症。
今天讲的是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浙大二院城东院区副院长丁元的故事。
01、体检查出“肝囊肿”,复查后竟是罕见的囊腺瘤
今年30岁的小金,是个高高的帅小伙,从事时尚媒体工作。去年体检中,小金在当地医院查出了“肝囊肿”,囊肿有七八厘米大小,当地医生诊断是“肝囊肿”,但由于体积较大,医生也嘱咐小金再去大医院复查一下。
小金听后,第二天就拿着体检报告单来到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门诊。接诊的是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浙大二院城东院区副院长丁元。
丁主任看了小金的B超检查结果后发现异常,注意到小金的B超和CT检查显示:肝脏内的囊性肿块信号混杂,回声不透亮。临床经验丰富的他马上就意识到:这很可能不是单纯的“肝囊肿”。
“单纯的囊肿结构相对简单,其囊内的主要成分一般是组织液。这种结构在B超下均一且透亮,就像一汪‘清水’;可小金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囊内部分区域是有血液流进去的‘实体组织’,这显然和肝囊肿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不符。”丁主任介绍。
丁主任和影像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小金肝脏的肿物是较为罕见的肝囊腺瘤。“腺瘤其实是肝脏里的腺体细胞异常增生,作为一种实质组织,就需要供血。”丁主任说,这也是小金的报告中可以看到血流信号的原因所在。
由于肝囊腺瘤有潜在恶变风险,恶变率大约为3%-10%,因此丁主任建议小金及时手术处理。
02、微创手术精准切除肿瘤,发现及时对生活无影响
得知诊断结果后,小金一时间很难接受,自己年纪轻轻,怎么会和肿瘤扯上关系呢?在丁主任的耐心劝导下,他慢慢调整好了心态,仔细回想,自己平时后背偶尔会有坠胀感,可能就是因为肝囊腺瘤引起的。
小金是从事时尚媒体行业的,职业原因,对外形要求比较高。但是他的囊腺瘤长在肝脏的右后叶,位置藏得很深,暴露困难,手术空间也小。
小金不禁担忧,那么大的肿瘤要切除,如果做开放手术,肯定会留下很大的刀疤!犹豫再三后,他向丁主任提出要求,“能不能不要留下明显的手术刀口?”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目标,我们尽可能采取微创手术的方法,将肿瘤安全切除!”丁主任向小金承诺并宽慰道。
随后,丁主任利用多学科讨论平台(MDT),将肝胆胰外科、影像科、病理科、肝胆内科的大专家齐聚一堂,为小金“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会议中,浙大二院院长、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王伟林教授评估了患者的情况,并指示团队通过腹腔镜下微创手术为小金摘除肿瘤。
经过三个多小时紧张的手术,小金的肿瘤被顺利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和术前多学科团队的判断完全一致:肝脏囊腺瘤,切缘阴性。
“我真的很幸运,囊腺瘤发现得早,在还是良性的时候就切除了。而且还是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少了很多皮肉之苦!”术后躺在病床上的小金依然难掩激动和感激之情。小金后续恢复很好,不到一周就顺利出院了。上周来复查时,小金说自己一切都正常了,又恢复了以往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03、肝脏的癌变往往没有典型症状,高风险人群建议半年体检一次
“肝囊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性肝囊肿,多发生在40岁以上女性,临床中肝囊腺瘤病人其实不多见。”
丁主任介绍,肝囊腺瘤的生长一般比较缓慢,因此一旦发现时,囊肿已经比较大了,像小金就是这样的情况,之前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偶然一次体检中发现,肿瘤已经有七八厘米大了。
“尽管肝囊腺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有一定的恶变几率,一旦发现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手术,否则后期一旦恶变会危及生命。”丁主任说,肝脏作为实体器官,内脏神经分布相对较少且定位模糊。这也决定了肝脏上如果长了肿瘤,早期症状不太明显,患者自我察觉性较低。等到出现肝脏区域疼痛、疲乏无力、腹胀、消瘦等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对此,丁主任建议,一定要定期做体检。肝脏的专科筛查主要有两个项目,肝胆的B超检查以及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查。
目前肝癌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和异常凝血酶原(DC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的指标一般小于20ng/ml,异常凝血酶原一般小于40mAU/ml,如果这两个值中有一个持续升高,就要提高警惕。但临床中也有一部分肝癌患者,检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并没有升高。因此,除了关注甲胎蛋白和异常凝血酶原外,每年还需要定期行肝胆胰B超等影像学检查。经过严格的定期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手术预后也会更好。
此外,对乙肝、丙肝感染者或携带者、长期肝内结石伴反复感染的患者、有黄曲霉素长期接触史、长期酗酒,或有中重度脂肪肝的具备高风险肝脏致病因素的高危人群,建议半年做一次肝脏的专科筛查。
04、专家点评
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教授:
寻常中发现不同,胆大心细勇于质疑,是一个优秀的医生所必备的品质。肝囊肿、肝囊腺瘤,两种听起来、看起来都“很像”的疾病,临床上的处理方法及对患者影响却完全不同。
本案从患者自身状况入手,结合影像学检查大胆假设细心求证,避免了患者被延误治疗的情况发生,做到早期发现;依靠浙大二院强大的多学科会诊MDT平台,全面地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将患者的需求作为我们的目标,制订“一人一策”的专业化、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运用腹腔镜下肝肿瘤切除术,在完整干净切除病灶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保留健康肝组织,实现精准诊疗,助力患者快速康复。
类似小金这样的例子我们在日常接诊中并不少见,也会遇到更加复杂、疑难的病例,这就需要我们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同时能够做到层层抽丝剥茧,体察细致入微,做到“狮心、鹰眼、妇人手”。
近年来,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瞄准肝胆胰疾病临床重大关切,以肝胆胰肿瘤精准诊治为学科发展着力点,不断探索,实现突破。如今的浙大二院肝胆胰外科已成为全国前十强科,肝胆胰疾病诊治水平国内领先。未来,我们将继续以专业的医疗技术、贴心的医疗服务为广大患者的肝胆胰健康保驾护航。
文字丨都市快报 吴双
审核丨陈国忠 丁元 方序
责编丨鲁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