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 2023| ACC&JACC专场研究内容回顾
三度循环 三度医学旗下专注心血管领域的前沿交流平台
北京时间3月4日23:30-3月5日00:30,第72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ACC.23/WCC)的首场最新揭晓临床试验专场(Late-Breaking Clincal Trials)ACC/JACC于美国-新奥尔良重磅召开。本文对此专场上发布的三项最新临床研究进行了整理和汇总,以供参考。
01 CLEAR Outcomes试验
研究背景: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类降血脂药,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但存在部分患者由于无法接受的他汀相关的肌肉症状(SAMS)等不良反应而不能或不愿服用他汀类药物(即“他汀不耐受”患者)。Bempedoic Acid是一种ATP柠檬酸裂解酶抑制剂,不仅可降低LDL-C水平,并可降低肌肉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其对心血管预后的影响尚不清楚。
研究方法:CLEAR Outcomes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共纳入了13970例他汀类药物不耐受、且患有或处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患者被1:1地随机分配至Bempedoic Acid(180 mg/d)或安慰剂组。主要临床终点为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原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中风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研究结果: 共有13970名患者被随机分组至Bempedoic Acid组(180 mg/d,n=6992)和安慰剂组(n=6978)。(图1)
图1 患者基线特征
LDL-C水平变化:中位随访期为40.6个月,两组基线时的平均LDL胆固醇水平均为139.0 mg /dl。6个月后,Bempedoic Acid组患者的平均LDL-C较安慰剂组患者降低了29.2 mg /dl,减少百分比的差异是21.1个百分点。(图2)
图2 LDL-C和高敏性CRP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主要终点事件:Bempedoic Acid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安慰剂组(819例[11.7%] vs. 927例[13.3%];95%CI:0.79-0.96;P=0.004)。(图3)
图3 主要临床终点和次要临床终点结果
严重不良事件:两组严重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Bempedoic Acid组受试者的转氨酶水平升高和肾脏事件发生率略高于安慰剂组(4.5%vs. 3.0%;11.5%vs. 8.6%),且更易出现转氨酶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上限三倍的情况;5.6%的Bempedoic Acid组受试者和6.8%的安慰剂组受试者出现肌肉疼痛;Bempedoic Acid组高尿酸血症、痛风和胆石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安慰剂组(10.9% vs. 5.6%;3.1% vs. 2.1%;2.2% vs. 1.2%)。(图4)
图4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研究结论: 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中,用Bempedoic Acid组治疗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原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的风险较低相关。
02 TRILUMINATE Pivotal试验
研究背景:三尖瓣反流(TR)是一种瓣膜性心脏疾病,未经治疗的重度TR患者通常表现为充血性右心衰竭和心输出量受损,进而导致过度疲劳和周围水肿,影响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经导管缘对缘修复(TEER)治疗已成为TR患者的一种安全且潜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尚未进行随机临床试验研究三尖瓣TEER的疗效,与单独药物治疗相比的临床获益尚不确定。因此,该项随机临床试验旨在评估TEER在重度三尖瓣反流的症状的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方法:TRILUMINATE Pivotal试验共纳入了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65个中心的350例重度TR患者。患者将被1:1地随机分配至接受三尖瓣TEER(TriClip装置)治疗和未进行手术继续药物治疗(对照组)。主要临床终点为全因死亡或三尖瓣手术、因心衰住院以及通过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价的生活质量改善的复合终点,生活质量改善定义为1年随访中KCCQ评分至少增加15分。此外,还评估了TR的严重程度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 共有350名患者被随机分组至TEER组(n=175)和对照组(n=175),患者平均年龄78岁,女性占54.9%。(图5)
图5 患者基线特征
手术结果: TEER组中同意手术的172例患者中,有170例患者(98.8%)成功植入了TriClip™装置,平均每例患者2.2±0.7个夹子。平均装置时长(即从送入装置到取出装置的时间)为90±66分钟。中位住院时长为1.0天,住院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TEER组中有一例患者于术后30天内死亡,其死亡被裁定与器械或手术无关。
超声心动图: 基线时,TEER组173例患者和对照组165例患者中分别有169例、163例患者存在重度或更严重的三尖瓣反流;1年随访结果显示,TEER组143例患者和对照组141例患者中分别有126例、8例患者的三尖瓣反流程度表现为中度或更轻。(图6)
图 6 30天时三尖瓣反流改善程度
主要终点事件:在TEER组11348“胜”、对照组7643“胜”、组间11634“平”的基础上,主要终点“胜率”为1.48(95%CI,1.06-2.03;P=0.02)。(图7)
图 7 TEER组和对照组的研究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胜”对比
TEER组和对照组的死亡或三尖瓣手术的发生率和心力衰竭的住院率无显著差异。TEER组因各种原因或三尖瓣手术死亡16例(9.4%),对照组18例(10.6%)。TEER组因心力衰竭住院的年化比率为0.21例/患者年,对照组为0.17例/患者年。
生活质量KCCQ评分:TEER组147名患者中73名(49.7%)和对照组148名患者中39名(26.4%)KCCQ评分改善了15分或以上。(图8)
图 8 随访至1年时,各亚组间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研究结论: 对于重度RT患者,三尖瓣TEER是安全的,可以减轻三尖瓣反流的严重程度,并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关。
03 STOP-CA试验
研究背景: 蒽环类药物被广泛用于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和肉瘤等多种癌症的治疗,但其具有心脏毒性作用。依据人群、治疗时间和诊断标准的不同,患者服用蒽环类药物后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10-15倍。
《2022ESC肿瘤心脏病学指南》推荐他汀类药物用于高危和极高危心血管毒性风险的成人肿瘤患者的一级预防(IIa类推荐),但缺乏有效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证据水平B),STOP-CA研究旨在为临床应用他汀类药物改善蒽环类药物所致心功能障碍提供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研究方法:该项研究试验共纳入了美国、加拿大9个中心的300例计划接受蒽环类药物化疗的淋巴瘤患者(霍奇金淋巴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将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阿托伐他汀(40mg)组或安慰剂组,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该研究主要终点事件:治疗第1年内,随访终点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下降10%以上,且终点LVEF小于55%;次要终点事件:随访终点时LVEF下降5%以上,且终点LVEF小于55%;探索性终点事件:LVEF下降绝对值和有无心衰的发生;安全性终点事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
研究结果: 患者53%为男性,88%为白人,平均年龄50±17岁,平均BMI为27.7±6 kg/m²,9.3%合并有高血压,73%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接受的蒽环类药物平均剂量为263±61mg/m²(中位剂量300mg/m²),其中11%进行了放射治疗。(图9)
图9 患者基线特征
主要终点事件: 12个月随访时阿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和22%(P=0.002),蒽环类药物治疗组的LVEF降幅≥10%并降至55%以下的概率近乎为阿伐他汀组的3倍以上(OR 2.9,95% CI 1.4-6.4)。(图10)
图10 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次要终点事件: 12个月随访时阿伐他汀组和安慰剂组的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3%和29%(P=0.001),全患者队列中共有64例患者(21%)的LVEF降幅≥5%并降至55%以下。(图11)
图11 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
阿伐他汀组的治疗前平均LVEF为63%,12个月随访时为59%,平均降幅4%;安慰剂组的治疗前平均LVEF为63%,12个月随访时为57%,平均降幅5%。因此,总体而言,两组患者在12个月随访时LVEF的变化仅存在1%的微小差异(P=0.029)。(图12)
图12 基于LVEF降幅的预先指定亚组间的LVEF变化对比
研究结论: 在接受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中,预防性使用阿托伐他汀12个月与较低的心脏收缩功能障碍发生率相关。该项研究结果支持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淋巴瘤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以预防心脏收缩功能障碍。
以上为小编对ACC2023大会首场ACC/JACC专场上发布的三项研究成果的汇总整理。
指导专家:张云龙
图文排版:三度循环 Phenol
版权声明
版权归“三度循环” 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处注明 “转自三度循环 - Sanme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