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eBioMedicine:肠道菌群与房颤的关系
每日毅讯
肠道菌群与疾病的研究目前是健康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在心血管领域,很多研究还是集中在TMAO等明星代谢产物上。近期,eBioMedicine杂志发表了一篇系统分析肠道菌群与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者利用了FINRISK 2002研究中6763名受检者,通过心电图记录诊断了正发房颤(prevalent AF)与偶发房颤(incident AF),并通过粪便收集和DNA分析进行了肠道微生物群的检测。研究者还在德国汉堡138人的独立病例对照队列中进行了研究验证。
研究结果发现:多变量回归模型显示正发性房颤 (n=116) 与9个肠道微生物属相关。中位随访15年的偶发房颤 (n=539) 与8个肠道微生物属相关,错误发现率 (FDR) 校正后的P<0.05。正发和偶发房颤都与Enorma属和双歧杆菌属显著相关(FDR校正后的 P<0.001)。Cox回归分析中75%的顶级肠道微生物属(Enorma、Paraprevotella、Odoribacter、Collinsella、Barnesiella、Alistipes)在独立的验证病例对照研究中也显示出一致的丰度转移方向。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人群样本库中的粪便收集与肠道微生物分析,结合了15年随访周期中的持续房颤和偶发房颤人群,并对比分析发现了几种与房颤发生显著相关的菌属,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然而,肠道微生物相关研究仍然在心血管领域处于懵懂时期。我们很难确认一次粪便收集的肠道菌群是否在一些随访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而其变化原因及后续引起的代谢产物的改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都需要不断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biom/article/PIIS2352-3964(23)00148-2/fulltext
本文技术观点不代表CCI的观点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