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发现浆细胞瘤二例
病例一
患者:女,56岁
就诊经过:因“左侧髋关节疼痛1月余”就诊,外院髋关节MRI增强示左侧坐骨浆细胞瘤?淋巴瘤?余未行其他检查。
PET/CT影像表现
检查所见:
主要影像学表现:
左侧坐骨溶骨性骨质破坏改变,部分骨皮质缺损,局部伴软组织肿块形成,边界欠清,密度欠均匀,CT值约48.0Hu,其内见少许骨嵴样改变,放射性摄取增高,SUV最大值为5.9。
病例二
患者:男,73岁就诊经过:因“咳嗽半年”就诊,外院CT示左肺下叶占位,血肿瘤指标均正常。
PET/CT影像表现
检查所见:
主要影像学表现:
左肺下叶后、外基底段见异常软组织肿块影,边缘模糊,密度欠均匀,CT值约53Hu,其内可见结节状高密度钙化影,病变呈分叶状改变;左肺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闭塞,外基底段支气管明显狭窄。
FDG摄取增高,SUV最大值为5.0。
病理诊断
病例一:(左侧坐骨)浆细胞瘤
病例二:(肺)髓外浆细胞瘤
浆细胞瘤
是指浆细胞(或产生免疫球蛋白的B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并伴有单克隆免疫秋蛋白或轻链异常增多的一组疾病。可分为单个病灶(孤立性浆细胞瘤)或多个病灶(多发性骨髓瘤,MM)。孤立性浆细胞瘤常发生于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也可发生于骨外组织(髓外浆细胞瘤)。浆细胞瘤也可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表现之一。
浆细胞瘤与MM有一定关系,但在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
指原发于骨骼、单个孤立的浆细胞瘤。约占全部恶性浆细胞病的3%,男性多见,发病年龄较多发性骨髓瘤年轻(10岁左右),多数患者超过50岁,部分低于50岁,个别在20~30岁。
孤立性浆细胞瘤可以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一般在3~5年内发生,部分可推迟至10~20年。
SPB临床表现
骨损:以局部骨骼肿物伴疼痛为特征。发病部位:可发生于任何骨骼,多集中于红骨髓较为丰富的中轴骨及扁骨,以脊柱多见,尤其是胸椎,其次是肋骨、胸骨及肩胛骨等,部分发生于四肢,以肱骨和肱骨近端为主(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好发部位依次为:头颅、椎体、肋骨、骨盆、肢体)。25%造成神经损伤(脊髓或神经根),部分可有末梢多神经病变(皮肤及器官肿大,特别是淋巴结)。
10%~20%出现血清学改变,单克隆成分(M蛋白)。
诊断标准
在X线影像上呈现单个溶骨性病变;
肿瘤组织活检病理证实;多部位骨髓穿刺均为正常骨髓象;
一般不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轻链增多,若有增多,则应随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根治而消失。
影像表现
1.轻度膨胀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欠清楚,周围见少许硬化边。
2.其内可见骨嵴影(骨嵴迂曲伴硬化边形成):典型征象—微脑征(轴位图像上,残存骨嵴向破坏区生长,犹如深入脑回的脑沟。
3.骨皮质欠光整,呈虫蚀样或穿凿样:“花边征”——椎附件及胸骨特征性变现之一。
4.周围可伴软组织肿胀或软组织肿块形成,多比较小,伴或不伴病理性骨折。
5.位于椎体者,相邻椎间隙不变窄,椎间盘不受累、部分可累及脊膜,脊膜尾征。
6.病灶基本不侵犯骨髓,MRI示周围骨髓未见水肿(MRI特征性表现)。
7.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性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病变内部血供程度相关。
鉴别诊断
1.转移瘤:原发肿瘤病史,PET/CT上可见多发骨受累,单发少见,溶骨性骨质破坏者,瘤内见斑片状残存骨,无残存骨小梁,边缘模糊毛糙,发生于椎体者椎旁软组织部分可见。
女性,57岁,10年前右侧乳腺癌术后、化疗后及靶向药物治疗后(次年结束治疗后),后定期复查无异常,2月前因打高尔夫腰部扭伤使就诊后行PET/CT检查,发现腰1椎体及右侧附件高代谢骨质破坏灶,考虑为单发骨转移,后经病理证实符合乳腺癌骨转移。
2.骨其他原发恶性肿瘤:骨肉瘤,滑膜肉瘤,尤文肉瘤等。
男,16岁,因右侧小腿肿块3月余就诊,PET/CT发现右侧胫腓骨下段巨块状高代谢病灶,考虑为骨原发恶性肿瘤,后经病理证实为骨肉瘤。
男性,19岁,因右小腿肿胀疼痛2月余就诊,行PET/CT发现右侧胫骨中上段高代谢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块形成,考虑为骨原发性恶性肿瘤(滑膜肉瘤可能性大),后经病理证实为滑膜肉瘤。
3.嗜酸性肉芽肿:儿童及青少年,高峰年龄为15岁以下,多无明显症状,呈局灶性骨质破坏,病灶多较小,少量超过2-3cm,双边征(颅骨内外板破坏范围不一致)颅骨骨质缺损,由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代替;边缘可见硬化边,膨胀不明显。
25岁男性,因体检发现额骨右侧局灶性骨质破坏,周围伴硬化边,代谢增高;后经病理证实:嗜酸性肉芽肿。
男性,26岁,因体检发现腰5椎体局灶性骨质破坏,周围见硬化边,伴代谢稍增高,后经病理证实嗜酸性肉芽肿。
髓外浆细胞瘤
一种原发于骨髓造血组织以外的少见恶性肿瘤,占所有浆细胞肿瘤的4%,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75%~80%发生于鼻腔、鼻窦、鼻咽部等上呼吸道部位,发生在胸膜、纵隔者罕见;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病变可以扩展到邻近骨组织,并可见多发性病变。具有局部浸润、远处转移和演变成为多发性骨髓瘤大潜在倾向。
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检查,多为病理组织学来确诊浆细胞瘤,然后借助临床及影像学检查鉴别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白血病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等。
治疗与预后
局部放射治疗为优选方案;
病变局部局限且易于切除者,可以手术治疗,术后行局部放射治疗;
原则上不采用化疗,但当病情发展为MM时,应按照MM治疗常规进行联合化疗。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预后优于MM,劣于髓外浆细胞瘤。局部复发率4.3%,中位存活期7.5-12年,五年生存率70%。建议行PET/CT检查全身评估病灶的多少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估。
以上内容来源于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