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疗 | 跨越千里的8小时极限救援 市一医院为一位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成功实施肝脏移植手术
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临床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北)主任徐军明团队联合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护理组、医务处、院办等多个科室部门为一名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成功实施肝脏移植手术。市一医院手术团队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转运航班分秒必争、无缝衔接,历经5小时异地转运、3小时移植开放操作,完成了跨越千里的8小时极限救援,成功拯救了患者生命。
此次接受肝脏移植手术的李先生今年46岁,此前在大量饮酒后出现乏力伴全身皮肤黄染,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肝功能衰竭。随后,李先生的病情急剧进展,出现意识模糊,并进展至肝昏迷状态,随时可能死亡。患者家属经多方询问,将李先生送至我院普外临床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北)。
李先生被救护车送抵我院时,已呈肝昏迷状态,黄疸指数高达600umol/L,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尿量也逐渐减少,这意味着他已存在肝、肾、凝血系统等多器官功能衰竭。根据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该患者被确诊为“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性脑病”。此类患者一周内死亡率高达50%以上,若不能及时接受肝脏移植,其生命随时可能停止。依据相关制度,该患者肝移植医疗紧急度评分为1A级,获得全国分配层级最高优先级排序。
普外临床医学中心肝胆外科(北)团队紧急将患者收治入肝移植ICU,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予以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为主的人工肝支持治疗,为等待肝源争取宝贵的窗口时间。
入院48小时后,好消息传来。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向我院发来消息,一例公民捐献的肝脏被分配给了李先生。这例有望挽救李先生生命的肝脏与抢救另一名患者的肺脏由中国东方航空从供体所在城市运往上海。为减少供体器官冷缺血时间,航空公司全程予以绿色通道保障。我院也调派专车负责器官到达上海后的运输任务,确保高效转运。
与此同时,医院立即启动器官移植应急方案。手术室迅速预留出手术房间,麻醉科主任李金宝和王兆明主任医师带领的专业移植麻醉团队严阵以待。考虑到患者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手术出血风险大,输血科第一时间联系上海市中心血库,预备充足的血液制品。
当日下午3点,供体肝脏按计划送至我院手术室,由徐军明、王兆文、张金彦、黄力、王斐阳、宋方彬等专家组成的肝移植手术团队无缝衔接,开始了供肝修整和肝脏移植手术。得益于细致的术前规划和充分的应急预案,手术过程顺利,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胆管吻合陆续完成。下午6点,植入的新肝完全替换了李先生坏死的肝脏,随着血流的开放,供肝由古铜色迅速变得红润鲜艳。患者后续也被送入ICU进一步观察康复。术后第一天患者苏醒,第二天即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肝功能明显改善, 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暴发性肝衰竭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能及时接受肝移植手术,死亡率极高。”徐军明感慨道,“近20年来,我国器官移植工作发展迅速,社会各界对器官移植工作大力支持。此次手术能够成功,也得益于分秒必争的接力运送,缩短了器官冷缺血的时间。这是患者的幸运,也是器官移植事业的进步。”
此外,由于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多伴有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手术风险极高,围手术期死亡率可高达30%。移植手术不但需要外科团队精湛的手术技巧,更需要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ICU等相关科室的全面支持协作,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我院是我国第一批开展器官移植的医疗单位,自2001年1月开展第一例肝移植手术以来,已有逾千例肝移植患者在术后获得长期生存。
通讯员/普外临床医学中心 王斐阳
宣传处 胡杨
编辑/宣传处 蔡诗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