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研时,如何进行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case study)最基本的含义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指对一个案例的具体的、详细的分析。很多优秀的社会学研究都是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展示给我们的:一个社区、一个学校、一个家庭、一个组织机构、一个人、一个事件等的内容和特征。但是,能够认识和应用个案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明确个案研究的定义和特征、能够识别案例、并掌握进行案例分析的技术和方法。
(一)个案研究的定义
个案研究即对一个个人、一个事件、一个社会集团或一个社区所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它的特点是焦点特别集中,对现象的了解特别深入、详细。个案研究通过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洞察,能够获得非常丰富、生动、具体、详细的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出事物或事件发生、发展及变化的过程,而且能为后来较大的总体研究提供理论假设。因此,这种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于深入实地研究一个特定的单位,或者为着比较的目的而研究几个单位来说特别有效。这种特定的单位既可以是一个个人、一户家庭、一个小群体、一个工厂、一所学校,也可以是一个社区、一个社会事件。当然,在个案单位(case unit)不同的时候,它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会有不同。比如,对一个个人的研究,除了一般的观察、访谈外,还经常采用个人生活史的方法;同样,对一户家庭的研究与对一所学校的研究,或对一个小镇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会完全一样。另外,当研究的个案是一个社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称之为社区研究。 能够识别“案例”是设计一个个案研究的起点,也是关键点。“案例”这个词语最常与一个地点或者地区范围(location)相联系,例如,一个社区或者一个组织机构。所以,案例分析常常侧重于对这个地区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而且,案例研究常常带有定性研究的特点,因为它常用参与观察、非结构访谈等方式进行详尽资料的处理并进行理论构建。但是,案例研究既可以应用定性也可以用定量的技术与方法进行研究。所以,个案研究虽然多应用质性方法,但未必一定是质性研究范围。所以,这就给对案例研究的理解增加了难度。 另外,涉及一个地点的研究也未必是案例研究,例如,要研究一个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情况,有人一看到“一个医院”就认定是案例研究,这是不对的。这里的“一个医院”很有可能是“样本”,未必是“案例”。如果这个研究中“医院”不是研究的样本,而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背景”,无论是收集资料还是分析资料,“医院”是重要的研究兴趣本身,并且研究者会非常清晰地描述这个医院的特征,以此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此时我们才认为是对这个“医院案例”的研究。所以,要好好理解什么是案例研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仔细识别“案例”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二)个案研究的常见特点
首先,案例分析从方法学上是灵活的,不拘泥于一种研究策略;重要的是研究案例的具体设计和要求。实验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通常是演绎逻辑的,也就是研究的资料收集是由具体的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指引的,也即在具体的理论指导下的研究。而个案研究的研究逻辑很多样,这因具体研究设计的不同而不同。如果这个案例研究是质性的,那么个案研究的研究逻辑是归纳法,侧重在产生理论或者理论构建;如果这个案例研究是量性的,那就是演绎法,可以应用逻辑研究方法来设计。 其中,案例研究核心且重要的特征(也常用于区别其他研究的特征)就是案例分析是对研究现象的各方面(或者维度或者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描述。它也有非常详尽的数据资料、采用各种不同的资料来源、非结构型的资料收集方式等特点。所以,研究者通常要把所研究的个案特征描述清楚,是侧重于产生或识别所研究对象“类型”的研究方式。而其他的研究,如横断面研究不在乎时间和地点,主要是对研究现象的“一般说明”。 而这个灵活性也给个案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分歧。个案研究以及社区研究所具有的深入、全面的特点是其明显的长处。而一般认为,其最大的不足,或者说其最困难的方面,是如何发掘个案研究所具有的概括意义。所以,研究者很难将个案研究中所得到的结果进行推广,除了对所研究对象进行详细全面的描述外,研究者更多的是努力从所研究的具体个案中,抽出一些有价值的命题,或提出一些具有更深理论意义的研究题目,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思路和有价值的方向。但是,针对个案研究结果的普遍性及代表性问题,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这里就不做进一步的介绍。
(三)个案研究的可信性和可靠性问题
个案研究的价值与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其多样性与灵活性是其重要的特点。但是,个案研究作为研究方法方面的学术争论也一直存在,其中个案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是最备受争议的甚至被误解的。有些研究者认为个案研究的信度和效度不重要,所以就从来不考虑个案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在研究者有很强的质性研究背景时,就会按照质性研究的标准去衡量个案研究的信度和效度;相反地,如果研究者侧重量性研究,个案研究就会被用量性研究标准重点强调其信度和效度。 个案研究常被质疑其结果和结论有多少代表性等问题,例如一个社区的个案调查研究结果是否可以代表或者应用到其他社区?本书支持的观点是:我们应该记住个案研究重要的价值是呈现案例的详尽性和复杂性,并不是强调代表性。所以,我们不要把个案研究中的案例误认为是“典型案例”,也就是说,“个案”不等于“样本”,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二、个案研究的类型
我们可以看出,个案研究是非常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方法,所以它被广泛应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简单识别五种不同类型的个案研究,它们也分别代表了个案研究的用途。
(一)典型案例研究(critical case)
当研究者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论,所选择的案例主要是为了最好地了解和展示这个理论的假设或者结论,这样的个案研究就属于“典型案例研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介绍某一个理论,教师会举一个典型案例来加以描绘和说明以帮助理解。
(二)特殊案例研究(extreme or unique case)
特殊案例研究在临床研究中非常常见。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遇到一些特殊的案例或者病例,把它们进行逐一研究会给今后的临床实践起到累积经验和借鉴作用。
(三)示范性案例研究(representative or exemplifying case)
被研究者选择的示范性案例常常包含常见的或者常有的背景条件,所以示范性案例被用来验证假设或者结论。另外,示范性案例研究也可以用来测试一个新技术是否会带来新的改变,所以示范性案例研究常用在检验是否有某种进展。
(四)启发性案例研究(revelatory case)
当研究者面对一个没有被科学研究过的现象的时候,也可以针对这个现象应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的案例研究被称为启发性案例研究。
(五)纵向案例研究(longitudinal case)
某些案例也可以被连续的或者几个不同时间阶段地进行研究。例如,对某一个社区的青少年的成长发展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可称为纵向案例研究。
三、个案研究的应用
(一)个案研究在护理中的应用
个案研究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外(本章节的侧重点),也可以是一种处理研究资料的方式(如临床案例的汇报),还可以是教学方法(如在个案教学中的应用)等。这些应用都会以“个案研究”或者“案例分析”的形式存在。在英语中,这些都是“case study”。正因为它的灵活性,不仅在护理学、心理学、医学,也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商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个案研究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研究方法及工作方法。 对护理学来说,个案研究一直被应用在研究临床病例和护理工作等方面。例如,在研究临床案例的时候,个案分析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详尽地了解和认知该案例的临床特征、疾病发展过程以及患者的经历和体验。也就是说,个案分析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资料丰富、有实证基础的实例。同时,个案分析也提供了一种方法,可以更深入地去了解复杂的护理现象。
所以,有的护理学家认为,个案研究的方法是护理专业重要的工作方法和专业特点。 案例分析在护理领域应用广泛,但是在护理学杂志上发表的并不多见。不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具体的原因还没有人给出合适的解释。在护理学杂志上发表出来的,更多的是案例报告(case report)。案例报告是经常被医务人员用来分享信息的方式。 针对一个特殊的临床案例或者医疗服务情况,案例报告可以提供我们所关注案例常有的及特别的特点,并且常能够提供医务人员常规之外的特殊情况。例如,有一个实习生应用案例报告的方式,整理了她第一次护理濒危病人直到其死亡的经历。这个案例报告很详细地记录了她作为实习生第一次接触与死有关护理的体验和感受,同时记录了她观察到的病人死去的过程、护理教师在实习生此次经历中的作用等。这个案例可以帮助我们认知护理实习生的特殊经历以及相应的护理教育环境和条件的重要性。
(二)案例研究的实例介绍
Katherine(1991)做过一个关于艾滋病防治机构的个案研究。这个机构主要是为吸毒人员发放安全套和消毒器具等防治艾滋病的用品。Katherine没有按照大家公认的认知或理论去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些吸毒人员会主动来领取这些防治艾滋病的物品,相反,她主动地去接触吸毒人群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Katherine应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去了解这些吸毒人员的生活习惯、特点和生活环境等。只有掌握了这些深入实地场景和情境的知识,才能更实际、更有效地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工作。 Katherine在研究中发现,吸毒人员非常需要信任这些艾滋病防治的工作人员并且切实感受到这些工作人员是真正愿意帮助他们而不是敷衍了事或者摆摆架子而已。同时,吸毒人员需要被说服,他们需要知道这些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再者,吸毒人员需要安全感,保证不被逮捕或其他的侵害。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吸毒人群才愿意接受艾滋病防治的措施。Katherine的研究还进一步把艾滋病防治组织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她发现,项目管理者、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对艾滋病防治措施的理解是非常不同的。这些理解上的不同或差异导致他们工作方式和行为的不同。例如,很多工作人员感到发放防治物品的做法是很难改变现状的,因而他们缺乏积极性,以至于因为感觉到没有什么意义而拒绝做发放登记等工作。但是,项目管理者却强调做发放登记和写报告很重要,这是为了从上级管理单位获得资金支持以维持防治项目的运营。所以,Katherine最后总结出此类艾滋病防治机构是具有官僚组织特征的组织,该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其自身的存在和运营,其为社会大众的防治工作其实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Katherine的个案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例。针对一个具体的组织机构,对其服务的对象(即吸毒人群)和组织机构中的专业人员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详尽的描述及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
本以为发放防治艾滋病物品是一项简单而容易的工作,各层级的组织部门和投资人也都曾经认为这种设立防治艾滋病机构的方式是一个有意义、有效果的举措。 但是,深度个案研究,其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却与人们所认为的完全相反。结果常常显示这绝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吸毒人员需要一定的条件才愿意接受防治艾滋病的物品(例如信任感、安全感等);投资和机构运营管理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如果项目运营不当,此项工作就成为例行公事或敷衍了事的官僚行为,这将偏离防治艾滋病的目标。所以,一个好的个案研究可以把一个现象研究得比较透彻,帮助我们透过表面看到更深层、更接近本质的事实。
来源:护理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