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心”!心胸血管外科护理团队在行动
56岁的肖先生 被确诊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 一直在等待心脏移植......
在等待的过程中,肖先生病情反复,多次因心功能不全急性加重而住院治疗。目前心脏移植是治疗重症心衰病人最有力的手段。然而全球心衰病人数量超过6400万人,可心脏移植供体有限,每年仅有不足3%的终末期心衰病人能等到心脏移植。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脏”可以用于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和部分心衰的替代治疗。
2022年3月,肖先生在我院行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术后病情较前明显缓解。但从2022年9月起,肖先生病情逐渐加重。同年11月,在历经了8个多月的等待后,肖先生终于等到救命的心脏,进行了心脏移植,而那颗“人工心脏”也完成了它的使命,为生命的延续赢得了时间。
2022年3月至今,我院心胸血管外科已为14例终末期心衰病人完成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其中包括75岁高龄老年病人以及基础疾病较多、肝肾功能不佳的66岁老年病人。心胸血管外科的护理团队在配合新技术开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部分患者术后照片)
2022年9月12日,正值中秋假期最后一日,Corheart 6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护理管理培训班在我院正式开讲。在为期3天的培训期间,来自心胸血管外科以及重症监护室的60余位护理人员用个人的休息时间主动参与,积极学习。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学习了产品连接、充电池、换电池、换包等日常操作以及报警排查、紧急情况的处理。
自开展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以来,心胸血管外科的护理团队多次针对个案进行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更好地护理病人。
从入院起,护士们就用爱心精心和细心维护病人的健康。病房建立了多学科随访(MDT),跟踪病人状态,更好地为其保驾护航。完善应急状态处理流程,遇到突发情况有条不紊。
入院后就为病人制定身份信息卡,便于应对突发情况,病人出院时告知后续复查以及药物指导,并给其生活安全手册,告知日常需要注意事项。
病人出院后,专人负责后续随访工作,建立微信群,通过病人反馈问题,医护解决问题,帮助病人和家属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给予他(她)们更有质量的生活。
从入院到出院随访护理团队始终秉持初心对每一位病人认真负责细心呵护、救死扶伤、敬佑生命。
心胸血管外科护理团荣誉榜
1、2012年优秀“共产党员示范岗”
2、2011年最有特色医院科室文化建设奖
3、2012年百姓满意护理团队奖
4、2022年优质护理示范病区
5、2022年护患沟通金点子比赛一等奖
6、2022年优质护理质量持续改善项目二等奖
7、2022年院内品管圈比赛二等奖
8、2022年江苏省医院协会第六届医院品管圈比赛优秀奖
南京市第一医院宣传处
素材 | 护理部
编排 | 刘春兴
校对 | 章琛 李林
审核 | 孙忠河 陈玉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