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突然全身皮肤发黄、乏力不适,一查竟是恶性肿瘤!
今年49岁的王女士从今年1月份开始身体皮肤发黄且乏力不适开始以为劳累导致,没有就医。
持续三个月后王女士至我院就诊经检查,王女士患有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ICC)
我院普外科主任马永介绍,经影像学评估,王女士的这种恶性肿瘤比肝癌更为凶险。它生长部位特殊,且侵犯第一肝门和第二肝门的大血管(门脉右支和右肝静脉受侵),同时伴有肝门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处于肿瘤学不可切除阶段。
黄色为肿瘤及位置
目前手术是延长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首选治疗方式,但是从初诊情况看,患者已经没有手术机会,预后很差。为了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救治患者,我院肝胆胰肿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立即对该病例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
经过我院多学科诊疗团队的仔细研判,最终确定了化疗+免疫治疗的转化治疗方案。经过四个周期的治疗,MDT团队惊喜地发现,患者的肿瘤开始退缩,受侵犯血管的受侵范围明显减少,具备了根治性切除的解剖基础。
与家属充分沟通后,肝胆外科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在麻醉科专家团队的配合下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发现,肿瘤约6*5cm大小,位于肝中叶,与门脉右支和右肝静脉关系密切,但能够完整分离,同时肿瘤侵犯了尾叶的胆管。 普外科(肝胆外科)团队为患者实施了肝脏中叶(肝脏Ⅳ、Ⅴ、Ⅷ 段+尾叶)的联合切除,同时广泛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纤维脂肪组织、神经、淋巴,完成胆管与肠管吻合,术中快速病理提示各胆管切缘阴性,做到了肿瘤的根治性切除,达到了手术的预期效果。
肝中叶切除+尾状叶切除涉及第一、二、三肝门的重要结构,同时需要保证残肝的出肝管道(右后叶、左外叶)的完整性。肝中叶切除一度被认为肝脏手术的“禁区”。 近年来,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精准肝切除理念的深入,肝中叶切除已经成为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的常规手术。
手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的护理下,王女士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普外科马永主任提醒 相较于胃癌、肝癌、肺癌 等常见的癌症 胆内胆管癌并不为人所熟知 甚至很多人从未听说过胆管癌 以为这种癌症并不严重 事实却并非如此,临床上,肝内胆管癌少有长期生存者,未行手术者,几乎没有生存期超过3年者。ICC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胀痛不适、食欲不振、呕吐、乏力等,仅有约10%-15%患者因瘤栓阻塞胆管或转移淋巴结、肿瘤自身压迫胆道引起黄疸,极少见发热、白细胞升高。如出现以上症状要提高警惕,及早进行治疗。
我院肝胆胰肿瘤MDT团队包括普外科(肝胆胰外科)、肿瘤内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介入血管科等多位专家,定期为肝胆胰肿瘤患者进行诊疗。团队成立一年来,已进行近百例晚期肝胆胰肿瘤的联合会诊。
MDT团队以病人最大获益为终极目标进行团队协作,深刻认识到转化治疗的短期目标是创造根治性手术机会,最终目标是使病人获得高质量的长期生存。通过多学科团队为晚期肝胆胰肿瘤病人提供个体化的优化决策,使一个又一个晚期肝胆胰肿瘤患者重新看到了生命的曙光。
马永提醒广大市民 身体出现不适 应当及时至医院就诊 向医生详细说明病史 并配合医生做好检查
名院名科——普外科
南京市第一医院普外科成立于1956年,1978年即常规开展胰腺癌、肝癌和门脉高压症手术,1991年率先在华东地区开展腹腔镜手术,2000年6月成功开展首例肝移植手术,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是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临床药物实验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外科考点。科室在肝胆胰肿瘤、重症胰腺炎、微创胃肠道肿瘤、腔镜疝修补等诊治方面,处于国内或江苏省先进水平。
专家简介
马永
普外科副主任 (主持工作)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生导师
美国梅奥诊所访问学者,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学组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委员。擅长肝胆胰疾病的微创治疗及肝胆胰肿瘤的综合治疗。
素材 | 普外科
编排 | 刘春兴
校对 | 章琛
审核 | 孙忠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