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世界红十字日 | 市一医院联合四川北路街道、民办新华初级中学举办“智慧急救,为生命护航,让人道闪光”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汇聚人道力量、弘扬红十字精神,根据上海市红十字会的统一部署和虹口区红十字会、虹口区教委的指导,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近日联合四川北路街道、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在市一医院虹口院区举办“智慧急救,为生命护航,让人道闪光”主题活动。虹口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雪芳,虹口区教育局卫生专干胡英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红十字会副理事长宋国明,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方霞琴,四川北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立刚出席。医护人员代表、学生代表、居民代表共60余人参加了活动。
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今年5月8日所在周是新修订施行的《上海市红十字会条例》确立的首个上海市红十字博爱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合自身特色和四川北路街道、上海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需求,确定了“智慧急救,为生命护航,让人道闪光”这一主题活动,并创新性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心肺复苏及AED使用培训,不但包括理论讲解,也包括实际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第二部分是向学生介绍市一医院的5G智慧急救、胸痛中心和导管室,并组织学生深入急诊进行现场参观,帮助学生走近智慧医疗,了解最新的急救科技和设备,实地感受急救医学的创新发展,近距离体验医务人员如何运用精湛的急救技术在第一时间救治急性胸痛患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红十字会副理事长宋国明致辞
会上,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红十字会副理事长宋国明对各家单位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他介绍,作为冠名上海市红十字医院的单位和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上海市红十字会和虹口区红十字会等各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围绕红十字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下一步,医院将继续抓牢“三救三献”的主责主业,发挥好红十字医疗救援队、红十字航空救援队、白求恩志愿医疗服务队、南丁格尔志愿医疗服务队4支红十字队伍的作用,深入推进“三区”联动,打造“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品牌,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虹口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雪芳讲话
虹口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黄雪芳对各单位对虹口区红十字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虹口区红十字“虹爱”品牌进行了宣传推介,希望加强区内资源统筹协调,更好地推动虹口红十字事业发展。
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学生代表徐至祺发言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急诊抢救室护士长杨炯介绍5G智慧急救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心导管室护士长笃铭丽介绍导管室
学生在认真听讲
什么是5G技术?5G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课程一开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症科杨炯护士长就巧妙地通过提问和学生热烈互动了起来。医院有哪些场景会运用5G? 5G给急救带来了哪些影响?结合5G救护车、达芬奇机器人、胸痛中心建设,杨炯护士长通过详实的图片、自身的实践、生动的语言让学生深刻领略到智慧赋能急救的魅力。胸痛的病人会被送进导管室,“心脏就像一个布满了水电的房间,水管就是血管,心脏活动就是通过电”。“水管堵了怎么办”、“电路乱了、断了怎么办”、“房间的门(瓣膜)关了怎么办”,在生动的比喻中,导管室笃铭丽护士长深入浅出地带领学生探秘导管室,揭开胸痛救治的神秘面纱。
参观急诊预检
参观抢救设备
聆听过精彩讲解,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走进急诊、走进抢救室,在邵蕾护士长、黄爱莉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观看急救标识、胸痛腕表、AR眼镜、除颤仪,并在医院的急救指挥中心实地体验5G智慧急救。在随后的急救小课堂上,学生们还学起了急救理论知识,并在老师指导下,现场学习心肺复苏技能及AED设备的使用方法。现场气氛热烈、秩序井然,整个活动持续了近3个小时,学生们仍意犹未尽、热情高涨。正如民办新华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副校长方霞琴在活动后所说,此次活动让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培养应急救护技能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了智慧医疗的发展,感悟到了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必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心肺复苏操作
活动现场,四川北部街道进行了红十字运动知识、遗体(器官)捐献、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入库等红十字业务内容的宣传。
“三区”联动是上海市红十字会倡导的重要工作理念。作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将发挥院区作用,继续联动校区、社区,打造“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品牌,把急救培训送进社区、校区、企业和楼宇,努力传播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部分文字、视频来源:上海虹口公众号
通讯员/院办 姜宏
宣传处 胡杨
编辑/宣传处 蔡诗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