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遵义站圆满举办:红色热土,鸿鹄起飞

2023-05-09 11:19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现在包括未来,中国有能力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产品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CCI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朝着建立世界一流医疗创新平台的愿景而发展。

八年CCI,从筑巢引得雏鸟来,到鸿鹄振翅至千里。

借助完整的创新产业链,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为我国众多临床医生与工程师、企业搭建了可靠平台,大量来源于临床的灵感和经验在此得到转化落地,使得更多临床医生坚定了创新志向,加入创新队伍,促进了我国医疗器械创新氛围的思潮百态。

碧空云万里,鸿鹄何所依?

由CCI发起的“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则让全国各地拥有创新想法和创新志向的“鸿鹄”们有枝可依。通过输出专家讲师团下沉到医院收集人才及项目,该计划可将CCI的医学创新体系更广泛的传递给中国临床医生,从而助力更多临床医生参与到创新实践中。

61981683587471900

2023年5月6日,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第三站来到贵州遵义,为鸿鹄计划增添了一抹红色印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遵义医科大学刘建国校长,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石蓓院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沈雳教授、吴轶喆教授、李晨光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敏教授,康德莱医疗梁栋科总经理,中国医学创新联盟李芳总监,遵义医科大学科技处何芋歧处长,遵义医科大学徐靖宇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赵然尊教授、赵永超教授、张巍教授、邓熠教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沈正教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辛志军教授等省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共同出席了本次会议,为鸿鹄计划起飞遵义建言献策。

八年路漫漫、从CCI看中国心血管创新之路

76261683587472227

“现阶段,国家在呼吁创新,医生和企业在合作创新,医疗相关科技产业的创造力与制造力相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我们真的赶上了创新的好时候。”

CCI主席,葛均波院士在致辞中谈到了我国现阶段的创新环境,并结合CCI八年成长路引经据典,展望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之路。

葛均波院士认为,心血管介入领域的许多伟大创举,都有临床医生的身影,尤其是青年医生的身影。

然而,有关生命科学的创新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焦虑并且快乐的过程,有时候还要承受质疑和充满各种风险。时至2015年,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心血管临床呼吁自主创新、打破卡脖子问题的声音越来越强,而过去的故事则告诉我们这样的创新应该有临床医生的参与,实现这些创新还需要合适的合作环境和完整的生态体系作保障。

于是,葛均波院士联合国内诸多有志于创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在同年成立了CCI,旨在从专利申请、转化、伦理审查、动物实验、人体试验、论文撰写到上市申报,为临床医生创新提供“一条龙”服务;通过八年发展,CCI创新生态圈初步构建,并培育了400多位学员,助力多项创新理念成功落地。

之后,葛均波院士便开始思考如何让平台之后的发展持续保有鲜活的力量。

2022年10月,CCI牵手微创®医疗打造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则为CCI发展引入了新动能,由此开启了CCI下一个阶段的新征程。

从最初From the doctors, By the doctors, For the doctors的理念也随着CCI的发展转变为From the doctors, By the engineers, For the patients;从以医生为主逐步到以医生、工程师、企业的共同参与为核心,将创新惠及到患者为最终目标。

中国医疗器械的创新之路的格局也在这样的转变中不断开阔:

现在包括未来,中国有能力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产品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CCI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朝着建立世界一流医疗创新平台的愿景而发展。

八年CCI落地遵义、新起点鸿鹄展翅

20101683587472397

去年“遵义会”期间,刘建国校长同贵州省众多心血管医生们一道,共同见证了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贵州分部的成立,一起将创新转化的火种播撒到了贵州这片热土上。

今天,“遵义会”再次迎来CCI中国行·创新鸿鹄计划遵义站学术活动,并为贵州地区心血管医生们带来一套极具特色的,集创新培训、设计交流、研究支持、产业合作为一体的宝贵课程,贵州心血管创新的血脉得以在新时代下不断绵延。

聚焦贵州医学创新转化事业发展,刘建国校长欣慰的谈到,伴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政府及企业对创新的不断投入,中国医学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如此,我们理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尚需进一步完善,创新成果的转化还需要进一步涌现。本次CCI中国行活动则为区域内各级义务人员和科技工作者打造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激发了广大一线临床医生和科技工作者发现和解决临床需求为主体的创新意识和潜能,相信通过会议及CCI贵州分部的发展,贵州省医学创新转化事业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鸿鹄展翅,鹏程万里。最后,我谨代表遵义医科大学党委、行政向社会各界给予我们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希望未来CCI能与我们高校、附院继续深化交流合作,建立深厚友谊,携手翱翔在中国医疗器械创新的蓝天白云之下。”

八年乘风破浪、换得桃李满园香

43161683587472517

从2015年的上下求索,到CCI成立后经历一年的多徘徊、思考与探索,再到亲身见证并参与了CCI多个“第一次”,直至历经八载构建了完整创新生态圈,沈雳教授总结了CCI过往八年来时之路,并细数了近几年CCI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重要事件。

以医工结合为唯一核心,从Biodesign医疗器械创新理论体系到CCI卓越心血管创新中心实践体系,如今的CCI转化体系形态已显,八年硕果累累,CCI开展了7期创新学院培训班,目前参与学员累计近500人,邀请国内外创新导师100人次,申请专利200余项,超过60项产品在研,已成立30余家初创企业,创新产品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冠脉介入诊断及治疗器械、结构性心脏病相关器械、心血管影像学、高血压与神经调节器械、心衰治疗器械等。

执着创新,期许梦想,八年乘风破浪,CCI正在成就梦中的自己,成就更好的中国创新。

八年实践现身说法、干货分享

现场,CCI导师团在会上为在场嘉宾分享干货秘籍,以及来自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代表同步向CCI导师团汇报了医院的创新项目。

28881683587472722

27931683587472859

99561683587472986

作为前往Biodesign进修学习先进经验归来的学员,吴轶喆教授强调了医学创新的三大要点,即针对特定的人群,解决特定的问题,达到某个预期结果的方法。李晨光教授带来创新案例,分享了自己作为临床医生参与到腔内影像和功能学创新,并取得优异结果的过程,为学员们提供借鉴。梁栋科总经理立足企业视角,总结了企业与医生、高校智库合作的经典案例,他认为企业有办法,医生有想法,两者可以实现优势和资源的互补。

43411683587473249

78861683587473319

67981683587473408

夏敏教授则从医到工,站在医生创新角度,教导学员如何在寻求企业帮助时分辨出最合适的伙伴,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李芳总监围绕医学领域的专利申请、保护与转化展开细致解说,强调高质量的技术交底书是提高专利质量的重点。作为医工结合的成果典范,辛志军教授阐述了由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原创的脊柱内镜微创技术创新器械的研发之路,从临床灵感的如何迸发,到如何结合临床经验与工程师打磨产品结构,再到产品成形,为临床医生如何结合日常工作开启创新思维提供了范本。

最后,会议在专家讨论中走向尾声。

八年,2900多天,CCI是一场创新主义者的长期实践。

自成立以来的八年里,CCI逐渐聚集起了一群实干且真诚、相信科学却又“有些天真”、习惯理智思考却又“偶尔疯狂”的创新主义者,他们从未停止对创新的探索,随着CCI逐渐构建起完整生态链而愈加笃信中国医疗创新的未来。

过往八年筑巢引鸟,未来助力鸿鹄起飞。

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遵义之后还有许多地方将会留下CCI的足迹,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旅程,不问终点,只问创新。

32851683587473573

88181683587473714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36591683587473787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临床医生,医疗器械,CCI,心血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