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迷雾,乡镇卫生院发展的“三板斧”!
毋庸置疑,乡村这一孕育中国庞大人口的沃土已成为多代医疗人为之奋斗的“主战场”。而让农村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也就成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把乡村医疗卫生工作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以基层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驱动,加快县域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健全适应乡村特点、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让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于该政策,基层医院管理者会做何感想?近日,《健康县域传播平台》邀请了四川省大邑县王泗镇公立卫生院院长余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原院长杜跃虹(现新津区兴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贵州省务川县浞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圣坤做客直播间围绕《意见》提出的三个重点要求进行深入讨论。本次直播由贵州省务川县浞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圣坤主持。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原院长杜跃虹(左上) 四川省大邑县王泗镇公立卫生院院长余华(右上) 贵州省务川县浞水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圣坤(下)
01、要错位发展
针对《意见》提出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布局更加均衡合理,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建设要求。 余华提出了她在2023-2024年的两年时间里要完成的两件大事:一是创建成为成都市第二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二是创建成为二级医院。“这是全院上下的共同目标,也是基层医院实现发展的新起点。具体的行动路径包括根据行政区划的布局和调整,划分出四个院区,然后依据各院区的实际情况、人员分布特点,以及各院区医务人员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的路线;其次是大力拓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根据辖区内的人口特点,开展优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出一些个性化服务包;最后是开展医养结合,下一步准备在养老院、福利院附近的院区开展医养结合项目。在主院区建立全科医生实践基地,同时成立培训中心与急诊急救中心。”与此同步调的还有距离50公里之外的新津区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原院长杜跃虹也在规划适合本院的差异化发展道路,使之尽快达到二级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治疗水平。“重点还是要依托县域医共体,快速提升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力,通过不断增加诊疗项目,像根据辖区内的大学生群体,开展皮肤美容、中医减肥、脱毛等项目;根据小学生,开展视力矫正、验光配镜、骨密度筛查等;根据妇女人群,开展盆底康复等;其次是做好家庭医生签约,通过签约来做实服务,针对特定的人群开展特定的诊疗项目,提高医院服务能力;最后是开展社区养老综合体服务项目,为辖区内高龄、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如何将乡镇卫生院提高到县域医院的档次,又如何变成县医疗卫生次中心?浞水镇中心卫生院有它得天独厚的条件,张圣坤院长指出,2021年通过优质服务基层型推荐标准后的一年,也顺利通过贵州省首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验收。“我院所处地理位置特殊,是贵州的北大门,与重庆接壤,人口覆盖广,辐射人口大概20万,根据这些特点医院选择走‘医防融合’的路线,融合妇保、儿保,把妇产科、儿科门诊融合起来,并让乡村医生在工作过程中获得病人认可,形成了良好的口碑。下一步浞水镇中心卫生院继续坚持“医防融合”,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于基本医疗,希望能给达到完美融合。”
02、要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基层医院应对市场竞争环境的必然选择。推行精细化管理也是基层医院重塑形象,打造品牌,推动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路径。余华认为,任何有助于管理工作更精细、科学、合理都属于精细化管理,包括优化年度绩效考核、实行分值付费、建立内部运行机制、采用信息化管理、简化流程、降低成本核算等。另外,她一直倡导四川省大邑县王泗镇公立卫生院要做有温度的医院,善待病人和职工,形成良性循环,树立好口碑,进而提高医疗质量、医院服务、患者满意度。
杜跃虹从六个方面阐述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第一,全面推行医院数字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比如建立看病线上申请平台;
第二,建设精细化制度,比如细化报销流程,以购买必需品为例,采购部门要提前申请购买清单,详细预算,经过批准才能购买使用;
第三,强抓内部考核,通过完善的考核标准量化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有效降低运行成本;
第四,加强中层干部培训,使他们明确了解每月、每季度、每年详细收入数据,督促他们对比分析,让他们了解医院经营状况,激励他们产生工作内动力;
第五,明确分工,细化人员配置;加强培训,细化岗位责任。
第六,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做一个有温度的医院。
03、要加强信息化建设
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完善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和人员队伍建设以及机构运行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但是乡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充分,无法满足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关于构建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余华坦言,首先要继续推动资源下沉,通过县聘乡用以及多点执业形式展开,同时优化医疗机构布局,强化医院服务功能以及乡村医生的管理培训;其次是提升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建设联通到村卫生室,让全民健康信息、体检信息等在医院医疗体系网络都能看到,并及时提供规范的管理。最后,体现公益性。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助力基层医院更好地提升诊疗能力和治疗效果。杜跃虹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出自己的六点思考。第一,在保证公益的前提下,抓住政策支持机遇,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能力,同时辐射并带动乡村卫生室发展;第二,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并争取更多政策支持,让政府更关注基层发展;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乡村医生队伍;同时,邀请乡村医生入驻医院,最大发挥乡村医生区域优势,有效提高乡村医疗个性化服务效率;第四,坚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调统筹解决好乡村医生收入和待遇保障问题,健全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激励制度,激发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内生动力;第五,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效能。2019年实行医共体之后,通过六个资源共享中心——放射、心电、超声、消毒供应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和检验中心,提升了基层医院一级诊断能力。同时在新津区内搭建了五个业务协作系统,比如多学科会诊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处方点评系统、病例质控系统,以及教学系统等,医院医疗质量得到快速提升。近几年,医院在全区基层医院排名一直靠前,且没有发生任何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第六,依托信息化发展,运用小程序推动“互联网+医疗”模式。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查询病人在辖区内所有就诊、用药及本人健康的档案,且打造医疗机构支付平台,病人可以实现检验、取药和缴费等全流程的便捷支付等。
责任编辑:曹艳
审核:王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