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浪博士:全麻诱导时如何辅助通气?
本文由“Anesth方舟”授权转载
给你个选择题,可选答案如下:
A 手控辅助通气(捏皮球)
B 机控辅助通气(麻醉机打)
C 不予辅助通气
你选哪个?我直接选C,而且还是选了十几年了!
我现在的模式就是: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没有呼吸功能障碍者,程序如下:
1麻醉机氧流量8-10升/分,APL阀开放到零;
2诱导前半分钟先轻搭面罩密封口鼻部,但无需用力按压在面部;
3 患者平静自主呼吸即可;
4 如果先缓慢注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然后丙泊酚,待开始注射丙泊酚才开始进一步稍用力密封面罩并同时嘱患者深呼吸;如果是丙泊酚加瑞芬模式,则开始用丙泊酚时即嘱深呼吸;
(密封的效果需要看呼吸囊的张合,没有明显张合运动的不算有效密封。)
5 待患者无自主呼吸,就可以拿掉面罩不予辅助通气;
(这期间你可以做一些其它准备工作,比如说将氧流量调回1-2升/分,将APL阀调回正常范围等等,反正看上去很休闲。)
6 预估麻醉药起效尤其是肌松药完全起效,插管或喉罩。
此方法有三个基本理论基础:第一,肺活量式的深呼吸纯氧4-5次,可以达到4-5分钟潮式呼吸纯氧的氧储备效果;第二,对于一个肺功能余气量正常的人,肺内高浓度氧可以维持窒息后若干分钟的氧饱和度正常;第三,完全无通气后血二氧化碳分压每分钟上升3-6毫米汞柱,那不是之前还有深呼吸多少有点过度通气嘛。以上三点,即使会有理论与实践上的一点偏差,但也八九不离十了,关键是我十几年如一日就这么做了。
什么好处?一是绝对避免了气入胃肠道,其实方法来源于做LC时有外科医生主动按压剑突下的动作,自从想出这个方法,可以直接告诉他们不必了,再说了胃肠道气体会否增加PONV?二是如果诱导的麻醉药还未完全起效,那么开放气道的手法本身也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可能导致患者体动,而不用手法就没有这种现象。三是确实没必要常规辅助通气,可以让你轻松些,也看上去从容些,不要搞得来像是不马上急匆匆地捏皮球患者就会翘了......差得远着呢!请不要杞人忧天嘛!
如果你总是免不了担忧,那也不是说就不能辅助通气,建议如下:
1 不建议机控辅助通气。
2 待全麻药起效充分之后再开始辅助通气,完全没必要那么急。
3 将APL阀置于10-15之间即可,以免回路内压力高了气体更易进入胃肠道。
4 氧流量5升/分左右。
5 成人每分钟辅助2-3次即可,小儿5-6次,多出来的频率纯属多余。
当然了,碰到小儿或者肥胖者,即使满肺尽带纯氧气,一般也不能维持足够的时间,还是需要适当通气的;如果碰到插管(喉罩)困难,那就转回手来再辅助通气不迟。如果你说万一是个困难气道无法面罩通气无法插管怎么办?那又不是我的方法有问题,你得在麻醉前评估好啊!再说了,我的方法已经让患者在自主呼吸消失前肺内充满了高浓度氧,和你拼命捏皮球又没啥区别是吧?我只是说,对于绝大多数评估呼吸功能正常的患者,完全可以按我的流程做。
这样操作有什么风险吗?没有!
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Lu.米鹭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