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治疗及研究结果,成大附院李俊及牛翔科博士提出,可联合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结直肠肝转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该类患者带来更多、更好、更加规范的治疗。
临床快讯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的主要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有15%-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合并肝转移,而另15%-25%的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5%。而肝转移灶能够完全控制(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约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75%。研究表明,有一部分最初肝转移灶无法根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转化为可切除或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
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最终提高肝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结直肠癌专科门诊及治疗中心由成都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李俊博士开始创建,引进先进的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介入治疗理念,力求个体化诊疗,追求患者五年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全面提升。从2021年初由介入中心牛翔科博士加入后,该团队在结直肠肝转移方面取得数项治疗/研究进展。
病例1
患者,男,56岁,患者于2021年2月在外院完成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未规律复查,于2022年10月由于腹部胀痛来成大附院就诊,增强CT提示肝内多发病灶,较大者大小约8cm(图1 红色框内所示),考虑肝转移可能。经过MDT讨论后,建议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多个周期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后,患者2023年3月本院CT复查,肝内较大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其内未见强化灶(图2 红色框内所示),提示肿瘤坏死。同时,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癌胚抗原明显降低。
病例2
患者,女,59岁,患者于2021年6月在成大附院完成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规律复查,于2022年10月发现肝内多发转移病灶(图1-3 红色框内所示);经过MDT讨论后,建议穿刺活检,根据活检结果拟行CT引导下肝脏病损微波消融术。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肝脏转移性病变。患者于2022年10月在本院行CT引导下肝脏病损微波消融术。图4 在CT引导下对病灶1进行微波消融(红色框所示);图5 由于该病灶紧邻肠道(病灶直接热消融损伤肠道可能性大),因此,在CT引导下于病灶和临近肠道间穿刺成功后,沿穿刺针注入生理盐水“隔离”肠道(红色部分为“隔离”穿刺针穿刺到位)。图6可见微波消融针进入病灶(红色框内),红色箭头所示可见生理盐水完全隔离肝内病灶与肠道。图7 为消融术后复查,病灶1完全消融,未见存活病灶。图8为病灶2完全消融,未见存活病灶。图9 所示原病灶3可见明显缩小,未再行消融术(可能原因在于:消融术后病灶1和2内肿瘤抗原暴露,同时联合免疫治疗,使得肿瘤特异性T细胞激活和增值,对病灶3内肿瘤细胞进行特异性杀伤,致使病灶3明显缩小,目前有学者称之为“远隔”效应)。
病例3
患者,女,51岁,患者于2022年4月在外院完成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未规律复查,于2022年12月由于右上腹痛来院就诊,增强CT提示肝内巨大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转移可能(图1 红色框内所示)。经过MDT讨论后,建议穿刺活检,根据活检结果拟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肝脏转移性病变。患者于2022年12月在成大附院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图2可见微导管进入肝动脉(红色方框所示);图3 可见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其内未见活性,提示肿瘤完全坏死,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除结直肠伴肝转移外,该团队对于单发/多发肺部转移病灶进行了相应探索。
病例4
患者,男,71岁,患者于2021年4月在成大附院完成结肠癌根治手术,术后规律复查,于2023年1月CT提示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不排除转移。经过MDT讨论后,建议穿刺活检,根据活检结果拟行CT导向下肺部病损微波消融术,穿刺活检病理提示肺内转移性病变。患者于2023年1月在成大附院行CT导向下肺部病损微波消融术。图2可见微波消融针进入病灶内(红色方框所示),消融范围覆盖病灶。图3 为消融术后1月余复查,可见病灶较前缩小,该患者在结直肠癌中心继续规律治疗中。
基于上述治疗及研究结果,成大附院李俊及牛翔科博士提出,可联合全国多家三甲医院开展结直肠肝转移的多中心临床研究,为该类患者带来更多、更好、更加规范的治疗。
成大附院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李俊,成大附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外科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慢病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肿瘤转移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会员,中国医促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委员会会员,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科研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发表SCI 12篇(影响因子共计:67.65分),国内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担任The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IF 10.383), Mayo Clinic Proceedings (IF 5.920)等英文杂志审稿人,担任《中国肿瘤外科学杂志》《临床与病理杂志》《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和《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等杂志编委。
牛翔科,成大附院放射科副主任、介入中心主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工学博士后,擅长腹部肿瘤性/非肿瘤性疾病复合、微创手术,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反复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腹水/脾功能亢进)的微创诊疗。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多项省市级医学科技进步奖,多次应邀在国际相关会议发言汇报。
来源:放射科 牛翔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