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表示,6个月后如果再打疫苗,抗体水平就又开始变高,从而防止感染;抗体水平调高以后,免疫系统更加容易重新被唤醒,从而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当地时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官网发布最新声明。声明指出:世卫组织总干事同意委员会确定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PHEIC是世卫组织根据《国际卫生条例》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
世界卫生组织官网发布的声明。
委员会于当地时间4日召开了新冠疫情大流行第十五次会议,并向世卫组织总干事提交疫情现状评估及未来防控建议。总干事采纳后,于当地时间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尽管新冠不在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大流行并未完全终结——最近东南亚和中东的病例激增,每周仍有数千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新冠)大流行结束了”。全球层面针对新冠疫情采取的防控措施都可能会逐步降级。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见证了历史
也有人称:依然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疾控周报:再次感染奥密克戎,只有少数人需医疗干预
5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周报(CDC weekly)发布《预先计划的研究:奥密克戎变异株再次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国广东省,2022年12月至2023月1月》,研究结果显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多月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明显增加。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但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
文中介绍,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广东省出现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情况。该研究调查了广东省的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率和相关因素。所有的再次感染都是在2022年12月开始的第一波广泛社区传播中发现的。该研究估计,原始毒株原发感染的再感染率为50.0%;阿尔法或德尔塔变异株的再感染率为35.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再感染率为18.4%;奥密克戎变异株初次感染后3到6个月内的再次感染发生率为4.0%。此外,94.2%的再次感染病例有症状,但只有7.7%的病例需要医疗干预。
该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初次感染后3至6个月内再次感染的风险较低。在首次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6个多月后,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明显增加。大多数再次感染病例都有症状;然而,只有少数人需要医疗干预,没有发现危重病例。无论病毒变异或上次感染后经过的时间如何,既往感染所赋予的保护可能有助于降低再次感染后重症的发生率。研究团队发现,医护人员的再次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人群。
此外,至少在未来三个月内,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广东省引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尽管如此,对新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仍需保持监测,进行基于人群的常规抗体水平调查仍然至关重要。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还发布了《预先计划的研究:第二波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时间和规模——189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11月至2023年2月》,文中介绍,在大多数国家,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第二波疫情,出现在第一波疫情发生后的5至7个月内,第二波疫情的规模明显低于第一波疫情。此外,该研究结果显示,在151个北半球国家中,有107个国家发生第二波新冠感染的高峰时间,为2022年6月1日至8月30日,这表明温暖的天气对遏制疫情传播的影响有限。
张文宏深夜发文感慨
今天凌晨1点多,张文宏更新微博:“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
以下为全文:
搭乘深夜航班MU5165在夜间23点45分落地,打开微信,第一条跳出来的消息就是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匆匆从熟悉的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出来,行李大厅熙熙攘攘,没有任何人理你,没有人测体温,也没有健康码,恍惚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正常的感觉特别好。三年多时间我们的新闻中总是会有新冠的消息。办公室的疫情地图每日都在告诉今天的发热病人数量,新冠检测阳性数量,还有病毒亚型,城市地下水监测的病毒拷贝数。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医务工作者,抑或政府官员,似乎都在担心正常的日子会回去,担心刚刚活跃的经济复苏会被打断。这次五一劳动节,全国人民大旅行,从上海城市进出的流动数据都已经高于2019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们担心的医院急诊发热就诊病人比例虽略有上升,但仍远低于甲流流行期间的发热就诊比例。城市污水中病毒含量虽略有回升,但仍然处于极低水平。监测中国的新冠病毒亚型也已经逐渐和国际流行的病毒亚型趋同,都是以XBB为主,并且严重程度对医疗没有造成压力。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从机场出来的一刹那,深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所有经过的一切,都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让我们暂时道别,加快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无论生活是艰难还是容易,只要我们不退场,终会看到我们期待的未来。
哪些人群更容易“二次感染”?
专家研判认为,当前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上一波未被感染的人群、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和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
专家分析,从当前流行的新冠毒株来看,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近日一场学会会议上表示,当前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上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上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我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面对可能的“二阳”,脆弱人群要接种疫苗
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修订了优先使用新冠疫苗的路线图,6个月至17岁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为低优先级人群,专家组建议各国依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为他们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患有严重合并症(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年轻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孕妇和一线卫生工作者为高优先级群体,应在最后一次接种后6个月或12个月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此前公布《关于印发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我国在经历大范围感染之后的疫苗接种策略。方案提出,现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补齐免疫水平差距,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张文宏表示,6个月后如果再打疫苗,抗体水平就又开始变高,从而防止感染;抗体水平调高以后,免疫系统更加容易重新被唤醒,从而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来源:新华社、北京日报、澎湃新闻、中新网、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张文宏等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