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对集采的幻想!摆在经销商眼前只有这四条路!
来源:医代医路社
最近几天,因为五一回江西老家,所以文章没有更新。但回去遇见我高中同学,没想到他跟着叔叔十年前就在广东做医疗器械销售。我们聊到了2010年前没医保时期的深圳医院,也聊到了集采的现状。双方间得出了普遍的共识:不要有集采停止的幻想,准备战斗,寻找新品与新科室才是我们代理商唯一的出路。
今天跟深圳一普外科主任深入聊了会,他说,他科室现有的耗材2/3是集采的,1/3是非集采的。非必要,集采耗材大部分就能够解决常规手术的开展问题。科室1000元以上的耗材,几乎都沦陷,甚至他们科室阑尾套扎器这种700元的耗材都被集采了,集采耗材一旦进院,必须立即执行,但是有新技术的耗材进院,我们都会用。
来到脊柱骨科,主任说,内固定耗材99%都被集采了。问他,还有哪些没集采,他说,很难找。再问他,医保盈余节省能不能抽出一部分奖励给你们科室?他开玩笑回复:你想多了,你以为是福建三明啊?你们赶紧去其他科室想想办法吧。
临床主任也开诚布公地说,集采后,我们在某品牌用的数量会明显增多,代理商也会象征性地给一点喝茶费,但很少很少了,甚至可以不给你,你都无可奈何。我们不用集采耗材,手术过程也无东西可用,手术开展不了,患者与商家都可以打电话向上级部门投诉为啥不用集采耗材?长此以往,赚大钱基本靠奖金与飞刀了。他们建议,选择1000元以下中低耗材新品或功能过硬的自费产品比较妥当。
小代理商们,不要再管集采了,想来想去太令人伤感了,好好的等离子射频刀头(用于处理椎管内出血和软组织用途),集采之前的价格为10000元,现在的价格仅为950元;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手术耗材,每套平均价格从2.7万元下降至1100元左右。集采成这个样子,弄得政府现在都不好意思反复强调两票制、DRG与耗占比了。好比一个人,两只胳膊两只腿都打残了,对他还说以前的威胁话语,基本就过时了,没意义了。
摆在眼前的就只有四条路:
第一:赶紧多找找中低值新品,如果是医保收费耗材,建议1000元以内,如果是自费,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医保天天盯着难受),建议1000元以内,因为1000以上,有些医院要签订患者知情同意书,有些患者会拍照上网传播,对医院影响不好。
第二:多找些科室,比如,做骨科的兄弟,现在脊柱、关节、创伤基本都沦陷了,新品发现也不容易。还不如辗转其它科室比如检验科、中医科、老年科、康复科、内科等科室走走。在这里提示一下:检验科因为开展项目较多,集采主要针对常规的项目,况且大部分医院还没开始,可以选择差异化比较明显,又能长期不纳入集采体系的诸如老年帕金森等发光项目进行合作。
第三:也可以多看看社区医院,随着基层首诊与医疗资源下沉的文件化推进(实际做的并不好),各医院响应国策,纷纷购买设备提升硬件水平。但用得上用不上,或用到什么程度,并不重要。东莞很多社区医院,非深圳似的院办院管,有独立的采购权与付费权,患者人数也不少,患者就医期望也不像深圳一线市民要求那么高,常规的药与检测就行,只要整不跨自己,怎么开药怎么检都行。哪怕疾病最后拖好的,那也是好了。这样的医院,做起来好做,别错过。
第四:尝试往其它两个领域方向探索,这两个方向应该是医疗代理商发力的第二春,毕竟,少子化、年轻化与老年化如火如荼地上演着,我相信这两个方向会迎来黄金20年,关键取决于自己的眼光及坚定抉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集采后,代理商之间又会是个分水岭,以前新老代理商,大小代理商之间的实力差距会慢慢变小。毕竟,重新洗牌后,对新代理商难,对老代理商更难,毕竟那么多团队,那么多库存,那么多场地怎么办??
声明:本文仅用于分享,不代表平台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更正,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打赏
010-82736610
股票代码: 872612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