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频道】超声下气道的解剖及对困难气道的判断(一)
本文由“瑞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授权转载
困难气道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具有五年以上临床经验的麻醉科医生发生面罩通气困难或者气管内插管困难或两者兼具的临床情况[1]。气道问题是引起围术期麻醉各种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直接原因。大多数困难气道患者可通过术前评估被发现,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目前临床大多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超声也可以应用于气道的评估与困难气道的判读。在麻醉科的日常工作过程中,超声被广泛应用于神经阻滞、动静脉穿刺、疾病诊断等方面,较少用于气道观察,故其评估困难气道的用途常常被忽视。这可能与麻醉科医生对超声下气道的解剖图像与超声下困难气道的评估方法不熟悉有关。本文则结合解剖简要介绍超声下气道的结构与困难气道的判断方法。
气道解剖及超声下图像
患者上呼吸道解剖对于麻醉科医生来说已经较为熟悉,不再赘述,其矢状位切面如图1所示[2]。下文将与解剖结合,着重介绍超声下的气道图像。
探头选择时,一般应用高频探头(5-14Hz)于浅表结构,如舌骨、气管等,应用低频探头(2-5Hz)于舌体、胃等结构。儿科患者则采用更高频率的探头(12-18Hz)[3]。患者体位多为去枕平卧位,下文如果不加描述则默认为去枕平卧位。
图1 人头颈部矢状位切面解剖图
1.1 口腔和舌体
口腔探查需要应用低频探头,置于头颈部交界处中线,并矢状位摆放探头,如图2所示,此时可得到口腔内图像。可以看到下颌骨、舌骨及舌体结构。此位置换用高频探头将探头横向放置,使用多普勒模式可以看到舌动脉的位置。舌动脉发自颈外动脉,在舌骨大角处位置相对固定,并继续向前内方分支出三条小动脉--舌下动脉、舌深动脉和舌背动脉,如图3[4]、4所示。舌动脉对于困难气道的判断也有一定意义。
图2 超声探查口腔内结构(图中志愿者均为科室工作人员、下同)
图3 舌动脉解剖位置
图4 超声下舌动脉图像及体位
1.2 喉部
喉部解剖如图5所示[4],甲状软骨通过甲状舌骨膜连接舌骨,后方为会厌,下方以环甲膜连接环状软骨,环状软骨之下连接气管环。将高频探头横向置于颈部正中线甲状软骨上方并上下扫查,再以甲状软骨为定位找寻会厌,如图6所示。在部分患者中,由于舌骨后方的声影,可能阻挡会厌的显像。调整探头位置,可扫查到声带图像,如图7所示。旋转探头至矢状位,沿甲状软骨向下扫查,可得到环状软骨和气管软骨环的图像,如图8所示。
图5 喉部解剖图
图6超声下会厌图像
图7 超声下声带图像
图8 超声下环甲膜、环状软骨
本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Super.米超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