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手卫生日|关于手卫生,你需要知道哪些?听听湘雅感控专家怎么说?
指导专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黄勋 教授
世界手卫生日
5月5日是“世界手卫生日”,由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9年倡议发起,旨在强调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性。2023年“世界手卫生日”的活动主题是:共同加快行动,拯救生命——清洁您的双手。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有哪些手卫生知识是您必须要掌握的呢?来看看湘雅感控的专家怎么说?(以下内容基于WHO官方指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313-201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手卫生的明确定义是什么呢?
手卫生(Hand hygiene,HH)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应当进行手卫生的时机有哪些呢?
手卫生的时机一般有5个,为便记忆,可以总结为:两“前”三“后”。
两“前”:
*接触患者前。
*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三“后”:
*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在日常诊疗过程中并不方便频繁洗手,什么情况下卫生手消毒无法代替洗手呢?
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方便又快捷。但是在下面两个情形下,单纯的卫生手消毒无法代替流动水洗手:
*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
*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
流动水洗手后,还需要使用免洗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吗?
遇到下面两种情况,使用流动水洗手后,还应进行卫生手消毒。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戴手套可以代替手卫生吗?
不行。
目前戴手套进行临床护理诊疗操作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戴手套代替手卫生也是常见的误区。需要特别注意,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目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多部门共同发起了手卫生宣传周系列活动。目的是共同加快行动,预防医疗保健中的感染和抗菌药物耐药性,并建立医疗安全和质量文化。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指导 专家
黄 勋
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多重耐药菌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脓毒症研究。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党委宣传部。
主管部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党委宣传部
合作部门: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医院)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
文章作者:郑 铭
编 辑:王康韬
责 编:谭恋恋
校 对:刘 微
审 核:谢明霞
终 审:严 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