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四知”清风,青春当“燃”梦想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四知”清风。为认真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实质,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院团委组织青年业务骨干50余人前往“渭华起义纪念馆、杨震廉政教育基地”开展“一院三区新征程 奋斗青春谱年华”主题教育活动。
红歌一曲拨凤弦,青春岁月荡心田。在去往红色革命圣地渭华起义纪念馆的路途中,大家踊跃进行红歌联唱,以青春之我,青春之奋斗,青春之中国的嘹亮歌声,歌唱祖国、礼赞党的二十大,充分预热红色之旅。
渭华英烈名千古,浩气山河传九洲。来到渭华起义纪念碑前,雄伟高大的渭华起义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高塘塬上。碑上雕刻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的光辉题词"渭华起义烈士永垂不朽"。10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院团委书记张宇迪带领大家,面对鲜红党旗立下铮铮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青年骨干集体在雨中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声音嘹亮,铿锵有力,饱含着无限的热情和青春的朝气。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走进纪念馆,大家跟随着讲解员,掀开了渭华起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共陕西省委决定,由刘志丹、唐澍同志指挥,以渭南、华县为中心,组织革命军队和工农群众发动武装起义,在西北地区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渭华起义是全国最早影响最大的四大起义之一,它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渭华起义孕育的革命种子洒向全国,渭华起义的革命火种向全国蔓延,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一浪接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时空跨越,岁月变迁。今天的我们无法亲身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难以置身感受英雄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力厮杀的场景,不能切身体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作战的气概。但大家认真倾听讲解员的每一句讲解、观看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资料以及一件件承载历史记忆的实物展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渭华起义的艰难历程。
午后的春日,孕育着思绪的清风。大家来到杨震廉政纪念馆,门前雄伟的“四知坊”默默耸立,仿佛正在向世人诉说杨震拒金的高尚品德,身后杨震雕像目光炯炯,神情坚韧,让人心生敬仰。跟随讲解员步入正门,两排翠柏尖耸挺立,青翠欲滴,犹如两排威武雄壮的战士森然守卫在四知堂前。堂内杨震家谱、生平事迹陈列其中,一幅幅画卷、一块块石碑、一件件文物,无不让人感受关西夫子的千古风范。在这里,青年医师重温了《中国医师宣言》,现场庄重严肃,再次展现了儿医人投身医疗事业、服务患者、尊重生命、维护医学神圣和纯洁的决心!延着台阶登上二楼,凭栏远眺,蜿延似彩带的十里画廊依稀可见,身后黄河滔滔水声随风传来,好一幅绝美画卷。堂外青砖铺就的路面,古意盎然,在树木花朵的映衬下,恰似通幽曲径,沿路而行,来到一处回廊建筑,名为“清风廊”。碑廊围墙上镶嵌着牌匾块块,红柱长廊,廊边绿草荫荫,漫步其间,犹如进入古代廉吏、贤达名人堂。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今天的我们,应该多学学杨震“暮夜却金”—“四知拒金”的故事,心中高悬法纪明镜,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警钟长鸣,时刻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保持高度清醒,坚持“底线意识”“红线意识”,坚持守住“第一次”,努力系好人生每一颗扣子。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此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廉政纪念馆、户外拓展团建等主题,进一步引导青年业务骨干传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四知拒金精神”,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提升我院青年的团结性和凝聚力,加强对业务青年骨干的廉政教育,改进工作作风,牢记党的宗旨,时刻保持不谋私利、正直无私、自警自律、廉洁从医的思想,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树立儿医人的良好形象,促使我院业务青年骨干医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努力取得工作新进步和新成绩,为推动我院一院三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院团委
图片:院团委
排版:宣传科 侯晶晶 | 审核:宣传科 高琦 杨馥羽
end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