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大面积脑梗死的取栓治疗(二)
血管内治疗已成为大血管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标准方法。根据目前的指南,血管内治疗的影像学选择标准是ASPECTS评分>=6分(通常表示小-中等面积梗死),或临床状态与6至24小时内的灌注成像存在错配,这两种标准通常都把大面积梗死排除在外。血管内治疗是否有利于患有大梗死核心的患者仍不确定。
几项研究和一项试验表明,血栓切除术对大面积梗死患者(较低ASPECTS评分),以及大梗死核心(CTP或ADC评价)患者是有益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血管内治疗对以下患者是有益的:ASPECTS评分0-4分,以及CPT或DWI上梗死体积>=70ml。RESCUE Japan LIMIT试验表明,对于ASPECTS值为3-5分的患者,血管内治疗的功能结局比内科治疗更好,但颅内出血更多。
2023年4月来自北京天坛医院的缪中荣教授等在NEJM上公布了ANGL-ASPECT试验结果,旨在进一步验证血管内治疗在患者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内科治疗。
ANGL-ASPECT为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法评价终点的临床试验,由中国46家综合卒中中心参与。主要纳入标准包括,年龄18-80岁,发病24h内,NIHSS评分6-30分,发病前mRS 0-1分,CTA或MRA显示闭塞血管为MCA M1段或/和ICA远端的颅内段。影像学标准包括:发病24h内(从最后看起来正常计算)平扫CT ASPECTS评分3-5分,对梗死核心体积没有限制;发病24h内平扫CT ASPECTS评分0-2分并且梗死核心介于70-100ml;或者发病6-24h平扫CT ASPECTS评分>5分并且梗死核心体积介于70-100ml。主要排除标准:中线移位或脑疝的临床表现,急性双侧卒中,或多发颅内闭塞。
纳入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接受血管内治疗(包括回收支架或接触抽吸系统的血栓切除术,如果需要可以采用球囊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或动脉内溶栓)或单独内科治疗。如果患者符合静脉溶栓的标准,给予标准剂量阿替普酶或尿激酶(100-150万单位)。
主要终点为90天mRS评分,主要目的是验讫两组间90天mRS评分分布的ordinal shift。主要安全性结局为随机后48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Heidelberg bleeding classification:颅内出血,同时NIHSS评分增加>=4分或NIHSS子项增加>=2分),48h内任何颅内出血,90天死亡,住院期间血压去骨瓣减压术。
共纳入456名患者;231人被分配到血管内治疗组,225人被分配给内科管理组。两组患者中约有28%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由于第二次中期分析后血管内治疗的疗效,试验提前停止。在90天时,观察到mRS评分分布向更好的结果转变,血管内治疗优于内科治疗(generalized OR 1.37;95% CI 1.11至1.69;P=0.004)。血管内治疗组症状性颅内出血率为6.1%,内科治疗组为2.7%;任何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9.1%和17.3%。
最终作者认为,在这项中国进行的试验中,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24小时内进行血管内治疗比单独内科治疗的结局更好,但颅内出血更多。
文献出处:
N Engl J Med. 2023 Apr 6;388(14):1272-1283. doi: 10.1056/NEJMoa2213379. Epub 2023 Feb 10.
Trial of Endovascular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Large Infarc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