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导语
凝血和纤溶功能紊乱是促进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生理状态下,凝血和纤溶是一个相对对立和平衡的过程,两者密切相关。
纤维蛋白原(F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参与了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FDP是临床常用检测项目,除在止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外,其含量增高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因素之一,检测其血浆含量有助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判断。
目前FDP测定主要包括血浆水平、亚组分、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功能、基因多态性等几个方面,其中血浆FDP含量测定最为常用。其中D-Dimer是最简单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水平升高说明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的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FDP是纤溶系统活动性的指标,在凝血实验中经常被会被检测。特别是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综合症(DIC)的诊断以及术后病人的随访,FDP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之一。
FDP的临床意义
FDP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其增高见于: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即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血管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闭塞性脑血管病、深部静脉血栓);
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尿毒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
FDP相关专家共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
DIC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两方面:一是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的证据;二是反映纤溶系统活化的证据,其中包括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等。
临床意义
测定血液中FDP含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与D-二聚体同时检测,可鉴别原发或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临床上FDP作为多种血栓性疾病的参考指标,并被列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指标之一。
增高见于:
(1)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
(2)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3)血管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闭塞性脑血管病、深部静脉血栓);
(4)白血病化疗诱导期后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尿毒症、肝脏疾患或各种肿瘤;
(5)妊娠后期凝血因子Ⅷ减少,非可溶性纤维蛋白难于形成,而纤维蛋白复合物极易被纤溶酶水解,此外孕期部分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引起静脉内皮释放活化素增多,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物增高。
降低见于:
遗传性纤溶活性降低可分为:
①纤溶酶原活化素释放异常,患者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活化素的反应低下。
②纤溶酶原异常,患者血浆中纤酶的抗原性正常,但活力仅为正常人的20%~40%。
③α2抗体溶酶增多。
文章来源:急诊时间,订阅号若有侵权或转载限制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并进行删除。
编辑:青翠欲滴,校审:晨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