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痛泵采用的是有多种类型的药物,包括镇痛、镇静、抗呕吐等,多种镇痛药物相辅相成,不仅能加强镇痛效果,还能减少镇痛泵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还记得吗?医院里有那么一个“神秘的组织”,这个组织的成员,江湖人称“绿衣侠”。人,一旦神秘起来,他们做的事就会被“误解”,所以,今天这个局很高端,叫"澄清局"。
误区一:麻醉就是打一针,睡一觉
麻醉当然不是这么简单。以最常见的全身麻醉举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会发生如下事情:
①手术输液:护士扎针输液。
②术前评估:麻醉医生做出术前评估,连接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面罩吸氧。
③麻醉诱导:麻醉医生会给患者吸入麻醉气体(比如七氟醚),或者最常见的是静脉注射全身麻醉药(就是常说的“打一针”),病人在几分钟之内会由意识清醒→意识消失→呼吸逐渐停止。
④气管插管:麻醉医生会在喉镜等插管器械的辅助下把一根气管导管经患者的口腔插入患者的气管,气管导管的另一端连接麻醉机(麻醉版呼吸机),由麻醉机通过气管导管给患者输送氧气,帮助患者呼吸;这期间病人的呼吸、血压、心率发生较大变化,需严密监测,随时准备处理发生的情况。
⑤麻醉维持:手术期间麻醉医师需要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及患者反应调节麻醉药物维持一定的麻醉深度,既要维持病人的无痛、无意识,又要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⑥麻醉恢复:手术结束后,停用麻醉药,病人意识逐渐恢复,麻醉医师将根据病人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在适当的时机拔除气管导管,并使用一些药物减少不适,在这个阶段,病人的生命体征可能再次发生较大波动,需要严密地监测和治疗来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这就是全身麻醉的过程。
所以,麻醉可不是打一针、睡一觉那么简单哦!
误区二:麻醉会使人变傻
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全麻,病人全程没有意识)和局部麻醉(局麻,病人通常意识清醒)。
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局部区域的神经,一般不会入血,更谈不上影响大脑、智商。
至于全身麻醉药物,麻醉产生的一些作用都是可逆的,有的病人感觉术后的记忆力相对于平时有所下降,甚至行动不如平时灵活,都只是药物在一定时间内抑制了人的部分功能,这种影响不是永久的,术后都能慢慢的恢复过来。
有研究显示,3岁以下儿童在长时间(超过3小时)、多次(超过3次)接受全身麻醉,有可能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但短时间的接受是安全的,麻醉药物不会对身体健康的儿童产生记忆功能和认知的影响,因此不用过于担心孩子的智力会受全麻影响。
误区三:酒量好,麻醉药用的就少
所谓酒量好的患者,一般饮酒时间较长,饮酒量相对较大,肌酐的表达会增加,麻醉药物的代谢也会加快,对于麻醉药物的需求因此会增加。所以,患者术前诚实地向麻醉医生提供自己的饮酒史非常的重要,以便于麻醉医生结合病人的基础条件以及术中的生命体征对麻醉药物的使用进行适时的调整。
误区四:我怕疼,麻醉药给我多用点
用多少麻药是麻醉医生根据每个病人和每种手术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出来的,如果麻药用多了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危险。麻醉医生往往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使用术后镇痛泵——它可以把镇痛药缓慢而持续地输入到你的体内,能很大程度地缓解术后疼痛。
误区五:术后使用镇痛泵会上瘾
镇痛泵采用的是有多种类型的药物,包括镇痛、镇静、抗呕吐等,多种镇痛药物相辅相成,不仅能加强镇痛效果,还能减少镇痛泵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麻醉医生严格按照用药剂量调配并且控制时长,不会上瘾。
镇痛泵减轻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对于改善术后睡眠、饮食、心情大有好处。减轻疼痛的同时,患者敢于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卧床时间,利于身体恢复,也减少了因长期卧床引起的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无痛、安全、精准,是麻醉医生的关键词。是他们,让你安心。是他们,为你护航
*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供 稿|麻醉科
编 排|陈 琳
审 核|尹 伟
出 品 | 宣传统战科
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chel.米萱
校对:MiLu.米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