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首例 | 第一医院“拆弹团队”又一次妙手“拆弹”

2023
04/29

+
分享
评论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
A+

未破裂动脉瘤可选择介入栓塞手术方式,搭配严格的药物治疗和密切的影像学随访,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头晕头痛

你还以为是感冒中暑吗

小心

你可能被颅内动脉瘤盯上了

44581682723312623

这不

77岁的林女士最近

总是无缘无故头晕

本来以为就是个小感冒而已

没想到

这一“晕”就是三个月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竟是颅内动脉瘤在“作妖”71611682723312842

77岁的林女士一向身强体健,近三个月以来却总是无缘无故头晕,于是找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医生经过仔细询问后,为林女士安排了颅脑磁共振检查。

这一查可不得了,磁共振显示:林女士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动脉瘤,动脉瘤大小超过1cm,属于动脉瘤分类中的大动脉瘤范畴。动脉瘤内信号不均,可能存在血栓形成等动脉瘤破裂不稳定因素。

4236168272331296246391682723313167

MR:左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段血栓性动脉瘤,瘤壁强化,瘤内血栓,破裂风险大

听到这个结果

林女士懵了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头晕竟这么严重

43561682723313372   

为进一步明确病情,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立即安排患者住院治疗并进行经桡全脑血管造影术

80781682723313532

结果显示:动脉瘤呈现“倒葫芦型”,远端瘤泡大于近端瘤泡,动脉瘤内存在血流摄入征,破裂风险高,需要限期行早手术治疗。

71901682723313830

治疗难点一  

① 林女士瘤内已有血栓形成,围手术期动脉瘤破裂或血管堵塞导致脑梗的几率较大。

② 动脉瘤大小超过1cm(属于大动脉瘤范畴),单纯行弹簧圈栓塞+普通支架植入术有一定的复发率,一旦复发或破裂再治疗难度极大。

治疗难点二  

林女士为高龄患者,本身颅内外血管条件较为迂曲,动脉瘤瘤颈与主要血管分叉部的距离很近,既要栓塞动脉瘤重建血管,又要保护好血管分支,治疗难度极高。

40181682723314209

为了降低动脉瘤围手术期的破裂风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立即与上海长海医院的黄清海教授建立远程会诊

参照国内领先的治疗经验,为林女士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一期动脉瘤内单纯弹簧圈栓塞术+二期机械球囊搭桥的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通过分期的方式,先将血栓性大动脉瘤变成小动脉瘤,降低破裂风险

再植入锚定能力和支撑能力强的血流导向装置,从而彻底隔绝血栓性大动脉瘤,重塑血管,以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大的安全治疗效果。

53061682723314367

神经外科陈四方带领的脑血管病团队通过手术有效将林女士的动脉瘤扼杀在破裂的风险中。

一期行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

21401682723314659

因为林女士动脉瘤呈葫芦状,且子囊大于母瘤,属于破裂高危类型。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前的弹簧圈栓塞,能够有效降低动脉瘤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后的迟发出血问题

二期行Lattice机械球囊搭载的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

84821682723314796

针对林女士动脉瘤的特点,机械球囊搭载的血流导向装置的使用可以确保支架的定位、打开与释放都更加准确和安全,减少了血管损伤风险。

由于林女士的动脉瘤瘤颈远端与颈内动脉分叉的距离较短(即支架远端可放置的位置极其有限)。

机械球囊搭载的血流导向装置因其较好的锚定能力能够达到原位释放的效果,为林女士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上的保障。

手术完成后

在神经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

林女士头晕、头痛症状消失

再也不用担心脑子里这颗“不定时炸弹”


这也是福建省内首例新型机械球囊搭载的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血栓性大动脉。

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治疗技术水平又实现了新的突破。

49291682723317584

97091682723317679

颅内动脉瘤被喻为埋藏在脑内的“不定时炸弹”,而血栓性动脉瘤更是被看作“炸弹破裂的高危信号”,是极其凶险的一种脑血管病。

目前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破裂造成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可导致30%~40%的患者当场死亡。

即使及时得到救治,也有一部分患者轻则言语或肌力受损导致工作和生活能力下降,重则遗留下严重残疾。

颅内动脉瘤大多数不会有明显症状,而例如血栓性动脉瘤,往往会出现头痛、头晕等预警信号。

11731682723318195

颅内动脉瘤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高达7%,而未破裂动脉瘤的年破裂率约为1%~2%。

不破则矣,一破则着。颅内动脉瘤,大多数情况是潜伏在体内的,不破裂无症状。

一旦破裂则会导致严重的出血,可导致严重后果,威胁生命。1/3患者在30天内死亡,1/3患者得以幸存,但遗留神经功能丧失(残疾)。

9571682723318602

颅内动脉瘤的发生有很多危险因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先天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感染和创伤。

如果有以下几类病史,应该行颅脑MRA或头颅CTA确诊。

① 人们发现≥2个家族成员患有颅内动脉瘤(IA)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

② 有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史的患者;

③ 主动脉缩窄或主动脉瓣畸形患者和原始侏儒症患者;

④ Ⅳ型Ehlers-Danlos 综合征以及 MOPD患者;

⑤ 以前接受过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治疗的人群,再发动脉瘤较高;

⑥ 以前患过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人,发生动脉瘤风险较高

⑦ 颅内动脉瘤常见于35-60岁人群;

⑧ 高血压患者的 UIA 患病率大幅增高,同时其生长与破裂风险也较高;

⑨ 吸烟与新生动脉瘤形成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吸烟会增高 UIA 形成的风险。吸烟200年支,其患动脉瘤风险高于非吸烟人群;尼古丁在动脉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89761682723319087

颅内动脉瘤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有如下两种:

1、开颅夹闭手术治疗

48901682723319548

动脉瘤夹闭示意图

破裂的动脉瘤因常伴有较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多需要选择开颅夹闭手术,以避免二次破裂(动脉瘤二次破裂致死致残率急剧升高)。

2、血管内介入治疗(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装置植入等)

51921682723319687  

介入治疗示意图

未破裂动脉瘤可选择介入栓塞手术方式,搭配严格的药物治疗和密切的影像学随访,可以达到治愈效果。

65271682723319774

63381682723319857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厦门地区最早创建的专业学科,2017年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床位120张,拥有独立神经外科ICU、福建省脑科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

40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神经外科专业技术人才,500多位数字3D智能领域神经外科医生。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人才梯队合理、专业结构齐全,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学科下设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小儿和脊柱神经外科等疾病专业治疗组。

其中神经外科脑血管病团队在颅内动脉瘤、脑及脊髓动脉畸形、颈动脉海绵窦瘘/硬脑膜动静脉瘘、烟雾病、颅内外血管狭窄及闭塞性疾病的显微外科手术及介入诊疗中拥有丰富的经验。其中,每年成功为闽西南地区及周围地市救治破裂动脉瘤患者100余例,开颅夹闭手术救治例数位居全省前列,介入治疗新技术应用水平位居省内前列。

品牌推广和媒体宣传部出品

来源:神经外科

审核:陈  雯 

编辑:厦一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神经外科,脑血管病,血流,血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