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一、实行三级预检分诊体系
1.设置及基本原则
(1)设立预检分诊点,分诊点需设置在门急诊醒目位置、标识清楚、相对独立、通风良好,具有消毒隔离条件;
(2)预检分诊点需备有发热患者用的口罩、体温表(非接触式)、手卫生设施、医疗废物袋(桶)、疑似患者基本情况登记表;
(3)预检分诊点医务人员需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患者前、后立即进行手卫生。
2.预检分诊制度与流程
分诊人员对进入门急诊的人员测量体温、简要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发现可疑患者,需登记患者信息,指引患者及陪同人员正确佩戴口罩、注意咳嗽礼仪,由工作人员送至发热门诊或由专用车辆安全转诊至就近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一步排查。
3.疫情期间门急诊管理的注意事项
(1)采取设置一米线、等候区等有效措施,全面落实非急诊预约就诊制度,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坚持一人一诊一室,有条件地区可采用互联网诊疗;
(2)合理规划患者的进出通道,实行严格的预检分诊;
(3)落实医生首诊负责制,接诊医师应认真询问并记录流行病学史、是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
4.患者安置原则
合理设置隔离区域,满足疑似或确诊患者就地隔离和救治的需要。
二、建立有效隔离区及转诊通道
1.通风良好,与其他诊室相隔离有明显标识;
2.布局合理,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二区无交叉;
3.隔离室内放置免触式医疗废物容器及利器盒,医疗设备、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等)实行专人专用;
4.医务人员按二级防护着装;
5.隔离室随时保持关闭;
6.可疑患者单间隔离,确诊患者可多人置千同一房间,间距>1米;
7.发现可疑病例,就地隔离转诊。
三、消毒隔离操作
1.消毒范围
预检分诊点、未发现疑似病例的门诊应进行预防性消毒;疑似患者排出的污染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和场所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门诊每日工作结束后,做好随时消毒;隔离诊室在患者离开后,做好终末消毒。
2.重点消毒对象
血压计、心电图机等相关诊疗器械,门诊、分诊处、护士站、输液室、操作室等的地面、墙壁、桌椅、检查床的表面以及该场所的空气,医护人员的手部。
3.消毒方法
(1)室内空气消毒:
1)预防性和随时消毒:室内有人时可采用定向通风式空气消毒方法进行空气消毒,室内无人时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消毒剂气溶胶喷雾的方法。
2)终末消毒:采用浓度500mg/L的健之素或其他含氯消毒剂喷洒,密闭30分钟后开窗通风。
(2)医用织物清洗与消毒
1)住院患者、急诊室患者,应一人一套一更换;衣服、床单、被套、枕套少每周更换l次,遇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医用织物及时清洁、消毒;枕芯、被褥、床垫应定期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洁、消毒;
2)门诊诊室、治疗间的床单至少每天更换;如就诊人数较多,半天更换,有污染随时更换;如可能接触患者粘膜的,应一人一患或使用隔离单(如一次性中单)等;
3)有明显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被服,多重耐药菌或感染性疾病患者使用的的被服视为感染性废物,由产生的部门负责放置在专用袋中并有警示标识,洗衣部门需分开单独消毒;
4)当发现有疑似或确诊患者,使用后的床单、被套等立即装入用双层专用医疗废物袋并鹅颈结式包扎,并贴有警示标识,密闭转运集中进行消毒、清洗;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然后按常规清洗:或采用水溶性包装袋盛装后直接投入洗衣机中,同时进行洗涤消毒30分钟,并保持500mg/L的有效氯含量。一次性床单等,使用后当作医疗废物处理;
5)洗衣房宜单独区域进行消毒与清洗,环境通风定期消毒;
6)明显污染且无法清洗的织物可按医疗废物处理。
(3)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消毒
医护人员应做好手卫生。皮肤被污染物污染时,应立即清除污染物,然后用一次性吸水材料醮取0.5%磺伏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消毒剂擦拭消毒3分钟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黏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镇伏冲洗消毒。
(4)诊疗器械消毒
按照行业标准要求做好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收栠、清洗、包装、灭菌或消毒、储存、运送的全流程工作,确保复用器械的使用安全。
(5)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1)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2)有明显污染的清况下,应先去污,再实施消毒: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
3)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天,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增加消毒频次;
4)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终末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
四、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1.标准预防原则
指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2.手卫生
(1)流动水洗手和卫生手消毒设施
设置与诊疗工作相匹配的流动水洗手和卫生手消毒设施;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配备干手用品或设施。
(2)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指征
1)接触患者前:
2)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3)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4)接触患者后;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3)医务人员洗手方法
七步洗手法认真清洗双手至少15秒。
(4)手消毒剂选择
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GB27950d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
(5)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
3.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防护等级标准
备注:
①一级防护所用鞋套材料为无纺布,二级和三级防护所用鞋套材料为防渗材料。
②应该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