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因为这只鸡,进ICU了

2023-04-29 15:43

潘红英表示,鹦鹉热又称为“鸟疫”,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及禽类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需要引起大家警惕。

“脱掉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到感染病科普通病房,我才觉得又活过来了!”

今年50出头的耿女士(化名),因高热、重症肺炎难以消退被转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医生了解其“喜好”后,凭着治疗多例积累的经验很快找到病根。

01、喜欢养鸡鸭染上“鹦鹉热”

耿女士常年干农活,身体一向不错。不久前,她莫名其妙出现高烧、咳嗽咳痰。自以为是普通感冒什么的,便自行服用家里常备的一些感冒药,但症状没有改善。

去了当地医院,一查发现她血的炎症指标非常高,肺部CT提示肺部发炎。奇怪的是,医生给她用了抗生素后,病情还不见好转,持续发热,并逐渐出现胸闷气促的症状,氧饱和度很低等危象。医生跟耿女士及家属坦言,现在病因不明,且病情十分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建议赶快转上级医院。

耿女士被紧急转诊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在急诊中心复查肺部CT发现其两肺都有病变,且右肺都变白了,考虑“重症肺炎”,气管插管后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因病情危重且复杂,邀请了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主任医师会诊。

潘红英详细了解病史后,认为这么迅速进展的肺炎,外院抗感染效果又不佳,需警惕非典型病原体。进一步询问家人后,很快发现“真凶”。

原来,耿女士喜欢在家里饲养鸡鸭。“在农村,虫虫草草多不费粮,再说,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宰个鸡杀只鸭有了主菜,蛮方便,家养的土鸡鸭鲜得很呢!”这些情况,让潘红英心里基本有谱,近年来已收治多例这样的病例。不出所料,气管镜等检查证实了判断,果然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病因明了,医生马上调整方案进行针对性治疗,耿女士的病情改善明显。转到感染病科病房后,潘红英及主任助理杨丹红主任医师、黄益澄副主任医师、戴伊宁主治医师等,进一步巩固性治疗,耿女士顺利恢复,很快出院了。

36491682676121399

潘红英在查房

02、接触“小可爱”要做好防范哦什么是 鹦鹉热?

潘红英表示,鹦鹉热又称为“鸟疫”, 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由携带鹦鹉热衣原体的鸟类及禽类传染给人,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需要引起大家警惕。

“一般认为,混于尘埃中的衣原体或感染性气溶胶可经由呼吸道引起吸入性感染;而接触带菌鸟或禽类及其污染的分泌、排泄物等,则可经有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

鹦鹉热衣原体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7-15天,短者3天,最长可达45天。临床表现常见为高热、寒战、剧烈头痛、肌痛、干咳、呼吸困难和胃肠道反应,易有肺外器官的受累。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治疗一般给予四环素类,次选大环内酯类等药物。

治疗疗程至少10-14天,延长疗程至2-3周可减少复发。由于鹦鹉热的症状和流感非常相像,因此早期临床很容易误诊。

潘红英提醒,频繁密切接触鸟与禽类的人群,为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的高危人群。

如何远离鹦鹉热?

1、平时要尽量做到不要接触活鸟和活禽,注意保持饲养鸟禽的环境卫生,在清洁粪便时最好戴上口罩和手套;

2、接触鸟与禽类的人群平时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功能;

3、食用禽类时要彻底煮熟;

4、接触鸟禽后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同时把饲养接触鸟禽的情况告知医生,以便准确诊断,及时治疗。

感染病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是浙江省医学创新型学科,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诊疗范围囊括:发热待查,如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特别是血液系统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非感染性发热;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包括颅内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围手术期感染的诊治;肝病,例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肝衰竭、肝恶性肿瘤等;各种经典传染病。

专家介绍

89971682676121793

潘红英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擅长: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尤其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乙肝相关性肾炎、细菌性感染及发热待查等方面诊治有深入研究。

来源:杭+新闻

宣传统战部综合整理编发

图片来源:摄图网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鹦鹉热衣原体,ICU,感染,肺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