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如其来 | 如何拯救你的
脱发新疗法,解决脱发难题
据国家卫健委的数据统计,我国深受脱发困扰的人群高达2.5亿,其中,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有脱发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脱发的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跟父辈相比,如今中国人的脱发平均年龄提早了15至20年,30岁以下就已经被“秃头”盯上的人群占总人数的69.8%。
“擅长脱发”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的标配技能,如何解决脱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难题”。
过去,脱发的原因更多被归类为雄激素理论,因此,大多数人出现脱发的第一反应就是将问题归结于雄激素水平。然而,雄激素事实上只是导致毛囊萎缩、毛发生长受阻的原因之一。而在临床研究中也有大量的数据证实,部分脱发人群的雄激素DHT水平并不高。
据东京大学和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衰老过程中伴随着头发稀疏和脱落,也就是衰老导致了毛囊干细胞分裂异常,该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衰老》杂志上。
通过研究年轻和老年小鼠毛囊干细胞的细胞分裂,研究人员发现,年轻小鼠适当地平衡了典型的对称和不对称细胞分裂,以使毛囊再生。然而,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一种非典型的不对称细胞分裂,毛囊失去再生能力,最终导致脱发。
毛囊是不断长出新头发的微小器官。新毛发的生长基于毛囊干细胞的正常功能。毛囊干细胞经历周期性的对称和不对称细胞分裂,对称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细胞,它们的“命运”相同;而不对称分裂则产生一个分化细胞和一个自我更新的干细胞。这确保了干细胞种群的继续生长生存,但这些因素如何导致毛囊干细胞因衰老而丧失功能尚不完全清楚。
为了解细胞分裂方式在衰老过程中发生剧烈变化的原因,日本研究团队研究了半桥粒(一种连接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细胞外基质能够赋予细胞的极性,即细胞可通过特定的蛋白质作用来感知其在特定空间内的定位。
研究人员发现,在衰老的过程中,半桥粒蛋白和细胞极性蛋白都会变得不稳定,这就导致了毛囊干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异常分化的细胞。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毛囊干细胞会变得精疲力尽并死亡,最终导致头发稀疏,甚至是脱发。
毛囊是一种复杂的微小器官,毛囊的形成和发生是毛囊上皮成分与真皮成分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毛囊的生长再生受到自身的干细胞调控。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外泌体在再生治疗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在毛囊研究方向,也已有不少研究证实外泌体能促进毛发从休止期进入生长期。
2019年,中美联合研究在ACS Nano在线刊登了一项有助于毛发再生的新研究:将诱导毛囊再生的药物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装载于微针当中联合给药,在动物模型上验证了这种给药策略可有效促进毛发生长。
此次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第1和5天给与剃毛C57BL/6J老鼠2次以微针技术给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仅需6天即有明显的毛发生长。
2020年,韩国科研工作者在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发表论文: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用于雄性脱发毛发再生的随机,双盲,载体控制对照临床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头发再生及毛发增粗有效。12周内每周在头皮上做一次外泌体干预的临床论文显示,与对照群相比,同一面积内头发密度增加16.4%,毛发厚度从57.5um增加到64um,增加11%。
同年,一项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杂志的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题为:Dermal exosomes containing miR-218-5p promote hair regeneration by regulating β-catenin signaling的研究论文,再次证实了外泌体在脱发治疗领域的前景。
此项研究发现了一种可以促进毛发再生的miRNA——miR-218-5p,这一由 毛乳头细胞(DP细胞)分泌的 外泌体中的miRNA,可以有效促进毛囊生长, 或可用于开发治疗脱发和谢顶的潜力候选药物。
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毛发生长领域的杰出表现,全球各地已经纷纷加入外泌体的应用研发,开发出各项毛发再生的新项目,在可见的未来里,脱发者也将迎来更安全、更有效的脱发治疗新手段。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