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阴道流血,PET/CT诊断阴道癌
病史摘要:
患者老年女性,76岁,因阴道流血1年、近期加重就诊,外院超声提示“宫颈内低回声团,Ca?”,现为明确病变性质及了解全身情况来我影像中心行PET/CT全身检查。
检查所见:
PET全身MIP图像
PET/CT融合显像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1—6 PET/CT示:阴道右后壁不均匀增厚,部分呈结节状突于右后间隙,放射性摄取增高,范围约3.7cm×1.1cm×1.7cm,SUV最大值为7.3、平均值为6.3,考虑恶性病变(阴道Ca)可能大;盆腔两侧、阴道右侧脂肪间隙见多枚淋巴结,直径0.4cm-1.0cm,部分放射性摄取轻度增高,SUV最大值为2.3、平均值为1.8,提示转移性病变合并反应性增生可能性大。
病理结果:
讨 论
一、概述
阴道癌是一种发生于阴道中的罕见癌症,大多数发生于绝经后或老年妇女。原发性阴道癌是罕见的妇科肿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以下,确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长期刺激和损伤、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放射治疗、某些药物如己烯雌酚、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早期确诊的阴道癌有最佳的治愈机会,扩散到阴道之外的阴道癌更加难以治疗。
二、临床特点
阴道癌常发生于阴道后壁上1/3处。多数患者主诉绝经后少量不规则出血,恶臭分泌物和疼痛。直肠阴道三合诊检查可帮助了解有无黏膜下、阴道旁侵犯或直肠受累。
阴道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及绝经后出血;白带增多,甚至阴道有水样、血性分泌物伴有恶臭;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腰疼、腹痛、大小便障碍(包括尿频、尿血、尿痛及便血、便秘等);严重者可形成膀胱阴道瘘或直肠阴道瘘;晚期患者则可能出现肾功能障碍、贫血,远处转移,如肺转移可出现咯血等。阴道局部病灶以乳头状或菜花型多见,其次为溃疡状或浸润型。
三、病理分型
根据癌症始发位置的细胞类型,阴道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
(1)鳞状细胞癌,是常见的类型,占90%,起源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其传播缓慢,通常停留在阴道附近,但也有可能转移至肺、肝、骨骼等部位;
(2)腺癌,比较少见,占8%-10%,起源于阴道腺体细胞,腺癌比鳞癌更易扩散至肺部和淋巴结;
(3)黑色素瘤,极罕见,起源于阴道内的色素生成细胞,是高度恶性且转移较快的肿瘤;
(4)葡萄状肉瘤,极罕见,起源于阴道壁的结缔组织细胞或肌肉细胞,是高度恶性且进展较快的肿瘤。
四、分期
目前多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法,分为以下四期:
I期:肿瘤局限于阴道壁。
II期:肿瘤穿透阴道壁,但未达到骨盆壁。
III期:肿瘤扩展至骨盆壁,和(或)累及阴道下1/3和(或)阻断尿流出道,引起肾并发症。
IV期:肿瘤范围超出骨盆腔,或侵犯膀胱黏膜和(或)直肠黏膜,但不包括黏膜泡状水肿。
IVa期:肿瘤侵犯膀胱和(或)直肠黏膜,和(或)直径蔓延超出真骨盆;
IVb期:远处器官转移。
五、检查及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可初诊,并结合妇科检查和辅助检查以确诊。
(1)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妇科检查,了解是否有阴道肿块,并对病灶部位进行细胞涂片。
(2)阴道镜检查
细胞涂片阳性的,或者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医生可以通过阴道镜,检查阴道各个部位,尤其是疑似病变部位进行活检。
(3)全身CT、MRI及盆腹腔超声检查
可了解病变侵犯范围,判断是否有盆腔包块、淋巴结等其它器官转移情况。
(4)PET-CT
是将CT解剖成像和PET功能成像相融合,既可反映肿瘤组织的功能代谢,以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又能显示局部肿瘤侵犯情况和全身转移程度,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及全身性的特点,对肿瘤的诊断、分期、治疗都有重要作用。
(5)因膀胱及直肠离阴道较近,膀胱镜和肠镜检查可了解肿瘤是否对这两者有侵犯。
六、治疗
对于阴道癌的治疗方法包括:
1.放射治疗
部分早期以及大部分晚期阴道癌病人的治疗首选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包括腔内及体外照射二部分。腔内治疗主要针对阴道原发病灶及临近浸润区,体外照射主要针对肿瘤、肿瘤周围浸润区及淋巴引流区。
2.手术治疗
原发阴道癌早期患者可选择手术。阴道原位癌可行局部切除,部分阴道或全阴道切除,同时行阴道成形术。阴道上段肿瘤浸润不深的早期患者,可行广泛子宫切除及部分阴道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阴道切缘应在癌缘下2~3厘米。阴道下段早期病变,可行阴道及外阴切除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阴道中段肿瘤,应根据病灶范围及淋巴结转移部位除行全子宫全阴道切除术外,选择做腹股沟淋巴结或盆腔淋巴结切除。对病变较广浸润深的病变,需行全阴道包括直肠或膀胱切除(脏器去除术),但手术复杂,并发症较高。
3.化疗
阴道癌单纯化疗疗效不佳,常用药物有顺铂(PDD)、平阳霉素(BLM)、丝裂霉素(MMC)、5-氟尿嘧啶(5-FU)、异环磷酰胺(IFO)、紫杉醇(PTX)等。联合化疗方案有:PVB、PIB、TP、PDD+MMC、PDD+5FU+CTX等。除静脉途径全身给药外,介入化疗也应用于临床。
七、PET/CT对原发性阴道癌的诊断意义
18F-FDG PET/CT对于原发性阴道癌的极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部分未突破阴道壁的病灶较小,普通妇科检查及阴道镜检查亦难以发现病变,而PET/CT通过肿瘤组织的功能代谢,即可发现隐匿的早期阴道癌。而且PET/CT可在诊断时精准显示局部侵犯程度以及全身是否有远处转移病灶,对于其他检查难以发现的隐匿性的转移有非常特殊的敏感性。同时PET/CT对术后残留或复发、放化疗早期的效果评估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林仲秋. FIGO/IGCS妇科恶性肿瘤分期及临床实践指南(二):阴道癌[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8.
[2]沈 铿,马 丁.妇产科学[M].8年制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06-307.
[3]梁海燕,凌 斌.阴道癌腹腔镜广泛宫旁切除与阴道重建:实用妇产科杂志,2012.
[4]崔金全,王莉英,张爱蕊.原发性阴道癌临床治疗方法探讨(附40例分析).CNKI,2000.
*图文来源:成都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公众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