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得甲状腺癌,你们知道吗?
甲状腺癌占甲状腺肿瘤的10%,是目前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1990至今,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长了20%。据统计,在上海,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二。女性发病较多,男女发病比例为1:2-4。如此高的发生率势必要导致我们恐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甲状腺癌的发生呢?
1、碘摄入量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无论碘缺乏还是增加,都会引起甲状癌发生。
碘缺乏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肥大,使甲状腺癌发病率增加,以甲状腺癌滤泡状和未分化为主。而高碘饮食可能刺激甲状腺滤泡上皮致癌,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率。
2、辐射暴露
在日本,二战时期原子弹使该国癌症发病率急剧上升,以甲状腺癌尤为显著,最长潜伏期可达10-15年。经常暴露在医院CT的人群较未暴露的,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机理是放射性能促使甲状腺发生细胞核变形,甲状腺素的合成大为减少,导致癌变;另一方面会使甲状腺破坏而不能产生内分泌素,由此引起的TSH大量分泌,可诱导出甲状腺滤泡状癌。
3、基因
肿瘤的发生与癌基因的过分表达,抑癌基因的缺失息息相关。
癌基因:Ret/PTCT突变,H-K-N-ras突变,都能促进肿瘤生长。抑癌基因:P53突变,失去抑制作用,促进肿瘤生长。
4、其他甲状腺疾病及激素
一些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没有经过药物干预,长期促甲状腺激素刺激下,也容易诱发甲状腺癌的产生。
甲状腺癌患者中,甲状腺组织存在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导致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5、家族因素
家族中患有甲状腺癌患者,其直系亲属罹患甲状腺癌概率明显增加。
约5%~10%的甲状腺髓样癌患者有明显家族史,而且往往合并有嗜铬细胞瘤等,推测这类癌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遗传因素有关。
6、生活习惯
肥胖者:随着BMI增加,腰围更粗,甲状腺发生率会增高。
机理: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炎症水平增加,雌激素水平及其他激素水平的改变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主要以甲状腺癌滤泡状及未分化为主。
吸烟者:吸烟程度越严重,时间越长,累及吸烟数量越多,均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机理:香烟中的尼古丁和焦油都是致癌物质会增加了癌变的风险。
咀嚼槟榔同样具有致癌性,其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
红肉的过多摄入被国际癌症机构定义为2A类致癌物,也会增加甲状腺癌风险。
精神因素对内分泌器官的影响也比较大,因而保持乐观的情绪,有助于预防甲状腺癌。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呢?
1、严格控制碘摄入量,避免电离辐射,放射性暴露。
2、有甲状腺癌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应定期筛查甲状腺癌,行彩超等检查,如发现甲状腺结节应及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有恶变倾向后尽快进行手术切除或热消融治疗,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
3、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规律,不吸烟,健康饮食,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愤怒、焦虑、紧张等情绪的发生,压力不要过大。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
通过上述的措施,相信能很好预防甲状腺癌的发生。
关于丁罡肿瘤医生团队
丁罡肿瘤医生团队由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局第11届“银蛇奖”获得者、上海市卫健委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丁罡教授领衔,带领了一群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团队,团队有全职肿瘤专科医护人员65人。团队现有20位医生,1位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生导师、2位主任医师及7位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占比90%。创建的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汇聚上海市三甲医院会诊肿瘤专家400余人。
肿瘤科主要开展包含肿瘤的预防、早筛、影像、病理、手术、放疗、内科、微创介入、重症、心理、中医、康复护理、营养、临床试验和康复。专注于难治性实体肿瘤、复发转移多学科综合诊治的临床转化研究,在突破临床治疗难点方面卓有建树。
团队首创的“5H肿瘤服务模式”荣获2018年上海医疗服务品牌;建立的国内肿瘤一站式全程全周期个性化服务,2019年通过国家药监局检查被批准为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单位;创建中国高品质肿瘤服务创新平台,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肿瘤医协体中心;并荣获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2022年度中国品牌专科”;2022年度“中国十大卓越医生集团”;科室先后获得国家级、市局课题共6项,期间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 15篇,参加各级大会交流30余次
专家审核
任舟辉
肿瘤科 主治医师
编辑:潘锋、沈楚凡
供稿:任舟辉
审核:蒲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