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超级真菌”席卷半个美国,我们能做什么?
近日,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发布信息,耳念珠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目前已遍布美国一半以上的州,成为紧迫的公共卫生威胁。近一半感染了耳念珠菌的患者会在90天内死亡,而且在受感染的住院病人中,估计有30%~70%的人最终会死亡。(以上数据来源于健康时报)
耳念珠菌,又称耳道假丝酵母菌,属于真菌的范畴。耳念珠菌之所以被重点关注,在于它不可小觑的破坏力,其致死率高、高传染性,容易发生院感,同时耳念珠菌是耐药真菌,目前缺少特效治疗药物。
耳念珠菌的易感人群主要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和免疫缺陷人群。这些人群自身免疫力差,长期服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导致耐药性微生物如耳念珠菌成为一种优势菌株,从而导致感染。而健康人感染耳念珠菌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大家无需过度恐慌。
真菌作为自然界重要的微生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真菌的作用,但是真菌的作用又是一把双刃剑。真菌到底哪些作用与副作用?今天我们请丁罡肿瘤医生团队副主任医师姚峪岚作一介绍。
我们喜爱的食物如:各种菌菇、酸奶、奶酪、各种酒、红茶、臭豆腐等都是真菌的杰作,而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抗菌素青霉素也是来自青霉菌。正常人体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阴道等部位都会存在少量的真菌,平时它会和周围的细菌处于相互平衡的状态。
但是如果某些具有致病性的真菌出现在人体不应该出现的地方,甚至侵袭人体器官就会导致疾病,危害人类健康。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蘑菇”对人类的生活影响却是巨大的。
什么样的人容易出现真菌感染?
长期运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以及器官移植后抗排异药物治疗的患者,此外糖尿病、艾滋病、大面积烧伤、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患者感染真菌的机会相对较高。
而重症患者在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会抑制与真菌相互制约的正常菌群,使真菌快速增殖,诱发感染,临床上称为二重感染,所以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医生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如何预防真菌感染?
真菌通常在土壤和腐烂的植物材料中生长。真菌通过传播微孢子繁殖。这些孢子通常存在于空气和土壤中,在那里它们可以被吸入或接触到身体表面(主要是皮肤)。
做好个人卫生、易感人群不接触可能存在真菌的环境,减少真菌感染的机会。而空气中飘散的真菌孢子,难免随着呼吸吸入肺部,则需要通过提高自身抵抗力进行清除。
适当的运动,积极乐观的心态,均衡的营养,都有助于肌体免疫力的提高。
而一旦发现真菌感染的迹象,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和进行专业的治疗,这样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于丁罡肿瘤医生团队
丁罡肿瘤医生团队由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卫生局第11届“银蛇奖”获得者、上海市卫健委重点专科肿瘤学科带头人丁罡教授领衔,带领了一群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学精英团队,团队有全职肿瘤专科医护人员65人。团队现有20位医生,1位博士生导师,1位硕士生导师、2位主任医师及7位副主任医师,研究生学历占比90%。创建的肿瘤多学科会诊平台汇聚上海市三甲医院会诊肿瘤专家400余人。
肿瘤科主要开展包含肿瘤的预防、早筛、影像、病理、手术、放疗、内科、微创介入、重症、心理、中医、康复护理、营养、临床试验和康复。专注于难治性实体肿瘤、复发转移多学科综合诊治的临床转化研究,在突破临床治疗难点方面卓有建树。
团队首创的“5H肿瘤服务模式”荣获2018年上海医疗服务品牌;建立的国内肿瘤一站式全程全周期个性化服务,2019年通过国家药监局检查被批准为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单位;创建中国高品质肿瘤服务创新平台,成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肿瘤医协体中心;并荣获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中国品牌医生团队”;“2022年度中国品牌专科”;2022年度“中国十大卓越医生集团”;科室先后获得国家级、市局课题共6项,期间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 15篇,参加各级大会交流30余次。
医疗审核
姚峪岚
丁罡肿瘤医生团队 副主任医师
编辑:潘锋
供稿:姚峪岚
审核:蒲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