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首例!眼睛“禁区”出血,一根细针解除危机
“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好,我现在开始操作了……”
医生话音刚落,只见一根细如发丝的微型注射针,在医生的操作下精准地穿刺入眼球,到达黄斑区视网膜下方。 随着针内药水的缓缓注入,视网膜下原本暗黑色的血凝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溶解变淡..... 4月25日上午,在台州医院第二手术室,一台41G超微视网膜下注射术治疗难治性黄斑下出血手术正在进行。 手术主刀是台州医院眼科副主任李恩辉主任医师。
一个小时后,手术取得成功,患者黄斑下出血将逐渐溶解吸收。 据了解,该41g视网膜下注射技术治疗黄斑下大出血为台州市首例,也是浙江省内能够开展此类技术为数不多的医院。 今年77岁的杨林新因突然发现右眼视物遮挡而到台州医院眼科就诊。 经过李恩辉详细检查后,发现杨林新右眼视力仅为指数/10cm,眼底下方网膜褐色隆起,并累及黄斑区,黄斑区网膜下有大片浓厚出血。
“这很有可能是右眼脉络膜息肉破裂后,引起的大面积浓厚型黄斑下出血。”李恩辉说。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黄斑区作为视力最敏锐的部位,也是眼球视网膜最精密的部分,黄斑的功能决定了视力的水平。
黄斑下出血发病急,病情重,短期内即可导致不可逆性视功能严重受损,甚至失明,属于眼科急重症,常被眼科医生视为手术禁区,这个区域大量出血,如果得不到较好的控制与处理,会导致永久性失明。
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更好恢复患者视力,李恩辉在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为患者做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下注射药物溶解出血的手术。
手术采用超精微针头,仅有41G,字母G是来衡量针头粗细的单位,数字越大,针头越细,比如做皮试的针头直径大约是26G(约0.45mm),那么41G的针头真真是细如发丝(直径约0.1mm),穿刺后对网膜组织几乎不造成任何损伤,术后伤口几不可见,密闭性更好,手术并发症也更少,但此类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非常高,需要术者更加精细、稳定的微创操作。
以往对黄斑下出血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该技术在台州医院的成功开展,不仅为眼科医生提供了救治黄斑下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也意味着以往只能陷入失明的患者有望获得一定的视力提高,标志着台州医院眼科在救治急危重症眼病领域再创技术新高。
供稿 | 方永乐
编辑 | 朱小敏
责编 | 方永乐
审核 | 吴践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