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问答•心腔和肺动脉里“漂浮的颗粒状光点”是什么?
“两万赫兹的疯狂”问:
老师,这是下午做的一个患者的心脏超声,右心以及肺动脉里发现“漂浮的颗粒状光点”,患者刚从住院病房输液下来做检查,具体药物不详,这个是药物显影?还是空气微栓子?成像原理该怎么解释?请老师告知,万分感谢!
微信视频预览查看
华斌答:
首先申明,我不懂超声心动,以下的解释仅仅是从基础和原理的角度分析。从事超声心动专业的朋友如有不同意见,可以直接提出来。
我认为“两万赫兹的疯狂”提到的这些漂浮的强回声点是微气泡。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人注意到心腔和大血管内偶尔出现的这些漂浮性强回声点状结构,见于各种各样的人群,有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现的,有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现,有在瓣膜性疾病患者中发现的,有在静脉曲张消融术后发现的,也有在健康人群中发现的。
文献中称这种现象为“自发性心腔对比增强显影”,对其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解释:1.红细胞聚集可能是对比增强显影的原因,红细胞聚集呈现类似微泡的声像。红细胞聚集是由低血流状态引起的。2.外源性气泡的进入,源自胃肠道的气体、微血栓、意外进入静脉内的气泡等。(1,2)
我个人不太认同文献中的这些机制解释。我认为这些微气泡是内源性的,来源于溶解于血液中的气体的析出。我找几年前解释“为什么由输尿管开口射入膀胱的尿流会是强回声?”这个问题时也曾经提过这样的观点。
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液体的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溶解度越高,压强越小,溶解度越小。换言之,当压强变小的时候,溶解于液体中的气体就会呈气态析出。
心腔舒张时或因为病变导致局部流速增快处(参考伯努利方程)血液的局部压强就会变小,如果血液中溶解气体达到饱和状态,就会有气体析出形成微气泡。这些析出的微气泡是形成“自发性心腔对比增强显影”的主要机制,在流经压强较高区域时,这些微气泡又会被重新溶解于血液中,是不会造成气体栓塞的。
“自发性心腔对比增强显影”可能是一种正常现象,也可能与病理状态有关。
这些病理状态主要分为两类:1.血液中气体溶解度接近饱和(比如呼吸性酸中度导致的高碳酸血症);2.心腔内存在局部高速血流,高速血流导致局部压强减低→气体析出。
参考文献
1. Segal R, Baltazar RF, Mower MM, Stewart C. Spontaneouscontrast visualizati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heart duringechocardiography.Am J Med Sci 1986;292:363–6.
2. Kozelj M, Ramov&sbreve; A. Spontaneous Microbubbles inTransit in the Right Cardiac Chambers. Echocardiography1996;13:401-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