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心脏病发作的癌症患者,原则上先进行心脏治疗
一些常用的抗癌药对心脏有毒性,可能会引起心脏衰竭。上次提到过,其中“蒽环类”抗癌药的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的副作用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由心肌病引发心力衰竭。
另外,对晚期食道癌进行的“FP-rad疗法”,也有导致心力衰竭的情况。该疗法是一种联合使用氟尿嘧啶和顺铂的抗癌药物的化学疗法和放射线治疗的组合疗法,被认为是一种与清除癌症的外科手术一样取得良好成绩的有效疗法。
这种FP-rad疗法曾经在整个胸部照射放射线。因为食道癌通常会转移到肺部。近年来,放射线的照射区域变得相当狭窄,所以没有那么严重,但以前广泛照射放射线会引起肺脏炎,使肺受损,而且受抗癌剂的影响,心脏的心膜也会发生炎症,与收缩性心膜炎相同。有变成那样的病态,急剧发作心力衰竭的案例。
对因FP-rad疗法的副作用引起心包膜炎症而引起心力衰竭的患者,会进行心包膜切除术。有手术成功得救的案例,也有遗憾没有好转的患者。
这样的患者接受了癌症治疗,主治医生告诉他“癌症已经消失了”,他的症状和检查都没有异常,已经完全缓解了,好不容易喘口气的时候,心脏问题又来了。因此,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会变得颓丧吧。
肿瘤和循环器官的新领域
为了应对这些患者,近年来出现了被称为“肿瘤循环器官学”的新领域的医生。癌症和循环器官,各自的专家联手进行诊疗和研究。到目前为止,在癌症治疗中几乎没有考虑到癌症以外的疾病,但是随着包括抗癌剂等药物在内的癌症治疗的迅速发展,曾经没有得救的癌症患者可以活得很久。结果,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出现循环器官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治疗循环器官疾病的新领域。
肿瘤循环器官学领域的医生人数还很少,可以推测肿瘤专家和循环器官专家之间会存在意见不同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随着癌症治疗的不断进步,加上老龄化的加速,符合条件的患者肯定会增加,所以今后癌症的存在将变得更加重要。
如果在抗癌剂的治疗中发生了心力衰竭,怀疑是抗癌剂的话就停止给药。在此基础上,首先进行心力衰竭的治疗,改善心脏状态后再进行癌症治疗是原则。
但是,这种情况下对心力衰竭的治疗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问题。
例如,接受抗癌药治疗后出现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就有隐藏着不那么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的情况。对于这样的患者,为了扩张冠状动脉,确保血流畅通,在血管内放入支架(金属制的管状网),大量使用预防血栓的抗血小板药物时,会产生身体到底能承受多久的问题。一直与癌症做斗争,体力本来就衰弱,再加上抗癌药的影响,心功能下降的例子也不少。只是不能盲目地进行心脏手术。
除此之外,在抗癌剂治疗中的心脏瓣膜病也有不少难以判断的情况。即使当时的瓣膜病还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由于抗癌药的影响,心功能也会下降,有时会比预想的还要恶化,必须想办法解决。
此外,还必须考虑“疾病的预后”。即使抗癌剂治疗使癌症暂时缓解,也有必要考虑之后还能活多久。
例如,进行心脏手术的话,到恢复正常、恢复日常生活需要2个月左右的时间。如果癌症治疗后只能存活1年,那么其中的2个月要用在几乎卧床不起的心脏治疗疗养上,这样合适吗?
正因为有这么多困难的问题,肿瘤循环器官学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现在关于循环器治疗的指南中,推荐有心脏疾病进行癌症治疗的患者,如果是冠状动脉的话,不是支架,而是先进行对全身负担少的心跳下的冠状动脉旁路术,然后再进行癌症治疗,安全性高。这是根据一直以来的治疗积累了良好的成绩而做出的判断。
今年3月,日本临床肿瘤学会和日本肿瘤循环器官学会首次针对部分抗癌药对心脏的副作用制定了指导方针。以此为契机,心脏病患者的诊疗和治疗肯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