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肝脏、脾脏、血常规之间的爱恨情仇(之二)

2023-04-29 18:05   肝胆相照平台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持续性增多、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

作者/山西省永济市肝胆胃病专科医院 肖玉珍 邵鸣

慢性肝脏疾病(如: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部分遗传代谢性肝病等)后期均可导致肝硬化、脾脏肿大,血常规中一系或三系减少,我们称之为:肝硬化导致的脾功能亢进,这是众所周知的。

那么在临床上遇到肝功能异常,脾脏肿大,血小板数值升高的患者,您是怎么诊断的呢?是肝脏疾病引起的?还是另外有其他原因呢?血小板数值升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吗?

我们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请跟随笔者认识一下今天的特殊病例。

病例资料

肝友王某,男,37岁,山西籍人,主因“查出脂肪肝2年,腹胀、肝区不适10天”于2019-04-20就诊。此肝友平素无饮酒嗜好及乱服用药物史。

近2年来肝功能:ALT:60.0~137.0U/L,AST:42.0~84.0 U/L;入院2天前外院查血常规:WBC:11.32×109/L,RBC:5.73×1012/L,HGB:161.00g/L,PLT:746.00×109/L。

体格检查

体型稍胖,体重81Kg。肝脏肋下1cm可触及,质中等,触痛(-);脾脏肋下3cm可触及,质中等,触痛(-)。肝区叩击痛(+)。

入院后检查结果

肝功能:TBil:11.0µmol/L,ALT:161.0U/L,AST:148.0U/L,ALP、GGT、ChE、TP、Alb:正常;肾功能、电解质、HCY、凝血系列:正常;血脂8项:TG:1.8mmol/L,余正常。

血常规:WBC:11.77×109/L,RBC:5.45×1012/L,HGB:162.00g/L,PLT:674.00×109/L;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甲~戊):阴性;抗-HIV、RPR:阴性;甲状腺功能:正常。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11项:阴性;免疫球蛋白三项:正常。铜蓝蛋白、铁四项:正常;EB病毒定量:阴性。巨细胞病毒定量:阴性;AFP、CEA:正常。

胸部CT扫描:正常。腹部彩超:1.肝大,内所见为轻度脂肪肝。2.脾大,内未见异常。

临床上脂肪肝可以引起肝、脾肿大,此患者特殊之处是脾脏肿大,但血常规中白细胞、血小板数值升高;此患者无发热,机体无感染迹象,用白细胞升高,不能解释。

我们知道在慢性肝病患者中,伴脾脏肿大的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血小板数值降低,这是脾功能亢进引起的。

白细胞、血小板数值升高,不能用一元论解释,进一步寻找原因,是否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

为进一步明确血常规异常的原因,行骨髓穿刺活检术、骨髓形态学检查及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检查。

骨髓细胞检查结果:  

87201682587962187

血片:1.涂片染色好。2.白细胞不少。3.成熟红细胞大致正常。4.血小板增高。5.未见寄生虫。意见:骨髓增生活跃,血小板增高。

骨髓病理检查结果

61691682587962382

68821682587962628

特征描述: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脂肪组织减少。2.粒系增生活跃,各阶段均可见。3.红系增生活跃,可见幼红细胞簇。4.巨核细胞增多,可见成簇巨核细胞,部分巨核细胞胞体大,胞浆量丰富,胞核分叶紊乱。意见:巨核细胞增多。

骨髓增殖性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检测结果:检测到JAK2 V617F突变。融合基因BCR/ABL(P210)实时定量RT-PCR结果:阴性。染色体检测结果:全片未见分裂相。

最终诊断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治疗

给予保肝、降低血小板数(羟基脲)、预防血栓(阿司匹林),病情好转出院。此患者仍在追踪随访中,目前病情平稳。

临床思考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又称为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巨核细胞增生为主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持续性增多、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

该病确切的发病原因不清,可能与血小板生成素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改变、基因异常激活有关。病情进展缓慢,许多患者长期无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和血栓形成,与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不同,发热、多汗、体重减轻等非常少见。多年保持良性过程,约10%的患者有可能转化为其他类型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而功能异常,骨髓中巨核细胞增殖旺盛,50%~70%病人有JAK2 V617F基因突变。本病可导致并发的疾病:脑血管血栓、肢体静脉血栓、脾梗塞、脾脏萎缩。

临床上肝病合并血常规异常的病例也不少见,如血常规中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数值异常升高;或者体检时发现血小板明显升高时(大于600×109/L)应及时就医。本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及时完善相关检查项目,避免漏诊,以免延误病情。

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①对于不明原因肝脾肿大存在诊断困难的患者,先从常见的疾病鉴别,再考虑到少见病、罕见病。②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肝脾肿大的患者,要拓宽思维,不能局限于肝脏疾患,要考虑到是否为血液系统疾病所导致。

通过以上病例,让我们对此类疾病有了充分的认识,肝脏、脾脏、血常规之间是互相关联的,尤其注意脾脏肿大,而血常规中的血小板数值升高者,这种反常的情况应予重视。临床医生要有一双敏锐的双眼,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真剖析,进一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避免漏诊。在自己管理的患者中,如有此类患者去追踪随访一下,或许会有意外的发现!

-作者简介-

99861682587962821

-指导专家-

42261682587963443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血常规,血小板,白细胞,脾脏,肝脏,骨髓,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