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二院胸部肿瘤1科成功举办2023大连星海肺癌规范化治疗系列会议——靶向治疗新进展篇
4月22日,大医二院胸部肿瘤1科成功举办2023大连星海肺癌规范化治疗系列会议之名院专家交流研讨会——靶向治疗新进展,本次会议通过线下+线上的形式,分为ALK突变治疗篇和ex20ins突变及罕见靶点治疗篇,并邀请了涵盖肿瘤内科、放疗科、胸外科、呼吸内科等全国各地肺癌诊治专家前来做学术报告和讨论,会议内容精彩纷呈,学术讨论气氛热烈。
ALK突变治疗篇
会议伊始,大会主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分子肿瘤与免疫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陈骏教授和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樊旼教授致开场辞,表达了对本次会议主旨的肯定,对会议内容充满期待,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会议第一部分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孙亮新教授主持,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樊旼教授带来《EGFR TKI结合胸部放疗的肺损伤》的学术报告,从放疗科的角度解答了应用EGFR TKI治疗的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相关处理、影响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放射性肺损伤的处理原则等问题。第二位讲者是辽宁省肿瘤医院的屈艳丽教授,她带来题为《脑转移放疗治疗策略》的学术报告,她指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发生率高,应根据分子分型实行精准治疗,她详细介绍了放疗联合靶向治疗、抗血管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了相关临床诊治策略。
本环节大咖讨论邀请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意教授主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卓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鞠再双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尹立杰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田欣教授、湖南省肿瘤医院李海涛教授参与讨论。专家们就放疗在肺癌靶向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展开热烈讨论,纷纷分享临床诊治经验,尤其对脑转移患者靶向治疗进展的患者群体在颅脑放疗时机选择上各抒己见。
本节会议第二部分由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刚教授主持,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赵宇光教授讲解《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药物选择》,他指出,一代ALK-TKI克唑替尼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抗肿瘤活性弱、脑转移患者疗效有限等,二代ALK-TKI相较于一代有更长的PFS,但塞瑞替尼在整体和脑转移患者中的PFS并未明显突破,洛拉替尼为唯一具有大环结构的强效三代ALK-TKI ,兼具更强的抗肿瘤活性、更高的CNS穿透性、更广的抗ALK突变谱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来突破性获益。随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田凯华教授带来《从胸外科角度看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的学术汇报,胸外科手术在早期到晚期NSCLC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I-III期患者中;围术期的系统治疗进展,包括化疗、免疫药物和各种靶向药物(如EGFR-TKI、ALK-TKI)的应用,在提高可切除率、降低肿瘤负担或减少术后复发的同时,让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显著延长;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靶向治疗飞速发展,在促使患者生存获益不断突破的同时,也让胸外科手术在其中的作用被重新定义。
会议第三部分邀请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院于洪升教授主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刘卓教授带来题为《CROWN研究解读》的学术报告,她首先对CROWN研究做出简单概述,然后介绍了洛拉替尼在ALK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整体显著疗效,洛拉替尼在颅内转移一线治疗同样疗效强劲,且一线洛拉替尼序贯治疗长期获益,安全性良好。
讨论环节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涛教授担任主持人,他邀请嘉宾就“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多学科多维度分析”进行讨论,会议嘉宾邀请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冯仲珉教授、宁波市第一医院张立群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韩雪教授、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徐成涛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丽丽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魏士雄教授参与讨论。他们结合临床经验分享ALK TKIs的规范化诊疗、安全性数据、不良反应应对等问题。
本节会议尾声,大医二院胸部肿瘤1科陈骏教授进行总结,感谢与会的线上+线下专家同道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相信通过这次学术交流,我国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规范化诊疗水平能进一步提高,为广大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ex20ins突变及罕见靶点治疗篇
该环节开场由大会主席陈骏教授致欢迎辞。第一部分邀请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刘鹏教授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艳教授共同主持,本溪市中心医院陈铁军教授带来《伴随诊断指导下的肺癌精准检测策略》学术报告,他指出:分子学研究进展推动肺癌诊疗的革命性突破,临床管理逐渐趋向精准化和个体化;肺癌罕见驱动基因突变的检出,能为新型靶向治疗的开发和应用提供重要依据。随后,大连市友谊医院冯燕教授带来《聚焦指南-靶握肺癌罕见靶点治疗规范》学术报告,肺癌常见靶点突变患者生存期已得到明显延长,但罕见靶点生存堪忧,仍有许多未满足的需求。CSCO指南对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检测、治疗有明确推荐,从而推动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诊疗步入精准化、规范化时代,进一步提升晚期肺癌罕见靶点阳性的患者生存获益,让晚期肺癌朝着慢病化方向前行。
大咖讨论环节邀请了盘锦市中心医院高庆华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李红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吴頔教授参与讨论,他们就“推动肺癌罕见靶点的规范化治疗”“进一步提高ex20ins的检出率”“针对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药后的二次检测”等临床实际问题进行讨论。
会议第二部分邀请了吉林省肿瘤医院刘建阳教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王刚教授、北京医院肿瘤内科艾斌教授共同主持,第一位讲者是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王玫玫教授,她带来《ALK精准治疗新篇章》学术报告。针对于ALK脑转移患者,新一代ALK TKIs的临床疗效更显著(一线和后线),其中布格替尼在脑转移亚组中的mPFS、OS 及4年的OS率达显著获益;洛拉替尼可以显著延缓颅内进展时间。然后由辽宁省肿瘤医院李琳琳教授带来《罕见突变EGFR ex20ins NSCLC靶向治疗选择》学术报告,EGFR 20外显子插入导致空间构象改变出现空间位阻现象,由于分子构象与野生型EGFR的相似,所以给药物研发带来极大挑战,TAK-788(Mobocertinib)是首个针对 EGFR exon 20ins设计的口服EGFR-TKI,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可控,FDA批准其为NSCLC携带EGFRex20ins突变患者的口服靶向药物,并进入NCCN和CSCO指南推荐。
大咖讨论环节邀请了鞍山市肿瘤医院吕金芳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吴春丽教授,她们就既往EGFR ex20ins的铂类经治后的治疗方案的生存获益、针对EGFR ex20ins患者相关的TKI类药物治疗中遇到的不良反应处理等问题进行深刻讨论,分享了很多临床经验。
会议尾声,大会主席陈骏教授进行总结,他感谢现场肿瘤诊治专家的积极参与,希望会议的成功举办能够推动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的诊治更上一层楼,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积极贯彻肺癌精准诊治的原则,点点星光最终会汇聚成一片星海,为广大肺癌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内容:胸部肿瘤1科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姜晨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