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之后疼痛难忍?别担心,人工智能会出手
最近,泸州市人民医院的术后患者们都惊奇地发现:怎么我的镇痛泵药临近用完还没通知护士站,麻醉科的医师就提前晓得了呢?他们怎么知道我的静脉通路堵了,镇痛药给不进去了呢?又怎么知道我的镇痛药剂量不够,我又觉得疼了呢?
目前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不再经受术后的“切肤之痛”,这一切都要依靠麻醉科引入的人工智能引领下数字化精准自控镇痛(Ai-PCA)系统。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如果控制不当,不仅会引起患者不适,导致患者满意率降低,而且会影响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 Kehlet教授认为,完善的术后镇痛是患者快速康复的“基石”,不仅减少患者痛苦,而且大大降低手术创伤给机体带来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和康复。
目前,处理患者术后疼痛的用药主流方法包括:在病房间断肌肉注射、静脉持续输注、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
前两种技术存在着镇痛效果差、副作用大的显著缺点,而较为先进的自控镇痛技术虽然提高了个体化用药水平,但临床上仍有相当比例的病人术后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显著影响镇痛质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病人分散于各个病区,而麻醉科人员不能及时评估病人状态和调整PCA参数。
与传统的机械镇痛泵不同,自控镇痛(Ai-PCA)系统可通过无线镇痛泵发射无线信号,将收集到的患者镇痛信息传输给中央工作站,中央工作站位于麻醉科,医护人员在麻醉科就可监测到各病区的患者镇痛情况。
有了这个系统,患者在术后镇痛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麻醉科疼痛管理(APS)小组的医护人员都尽在掌握:
哪位患者的泵用完了,需要撤掉;
哪位患者的泵阻塞了,需要现场解决;
哪位患者的镇痛药浓度不够;
哪位患者按得过于频繁需要调整用量;
. . . . . .
这套数字化精准自控镇痛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移动查房和个体化疼痛治疗,既改善了镇痛质量、降低了镇痛引发的副作用;又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加快了患者康复,让术后镇痛实现精准、有效。
在信息化蓬勃发展的今天,Ai-PCA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精准自控镇痛技术,将会引领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它有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浪费,提高镇痛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加舒适的手术和治疗体验。
一直以来,泸州市人民医院以提升医院救治能力和科研水平为己任,努力实行“发展创新精进工程”和“智慧医院打造工程”等重大发展战略,助推医院“十四五”发展。
今后,医院将继续心系百姓,革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涵盖信息化、大数据、云服务、智能诊断、自动化等前沿技术的高质量医疗服务。
声明:本文仅用于大众医学科普传播
-END-
来源丨麻醉科(宋雪) 编辑丨姚淮育 责编丨梁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