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医院出席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介绍医院关于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工作进展成效
图: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3年4月13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在北京召开。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李志远出席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我们知道当前优质医疗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患者流出多、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表现更加明显,那么如何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引领辐射作用,真正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的提升?
李志远: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重点在于发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带动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升。根据《国家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且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阜外医院作为“国家队”,在不同层面,积极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一是,同时支持三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探索建立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通过信息系统同源化、医疗质量同质化、人才培养同育化、平台资源共享化等手段实现了总院学科体系、医疗质控体系、运营管理模式向区域医疗中心的整体平移。
二是,面向市、县基层医院,开展专科技术协作及医联体建设。以技术培训为抓手,重点抓好人才团队培养与技术普及。从心血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科研合作等多方面,分级、分类开展帮扶工作,形式涵盖理论教学、病例讨论、手术指导、“阜外日”出诊、带教查房、来院进修等多种形式,帮助当地医生提升心血管治疗水平。借助互联网+健康医疗,优化整合现有资源,搭建了“阜外医院心血管技术协作云平台”,进一步拓宽了帮扶维度、深化帮扶力度。
三是,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以国家级政府委托项目为抓手,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举一个例子,我们将互联网+智慧医疗作为医疗资源配置的突破手段,将大医院、大专家的诊疗经验做成基层医生学得会、用得上的智能辅助工具,辅助与培训基层医生,以提高基层服务能力。
未来,我们将主要聚焦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坚定“同质化”发展方向,强化对三个建设项目年度规划制定的指导和参与,避免陷入“省内同质化”的惯性运转,这是指帮扶医院不仅仅能达到其所在省市的要求,还要达到国家医学中心的建设要求。
二是,对标《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国家对云阜、华中、深圳阜外建设方案要点的要求、以及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客观分析,理清差距,迎头赶上。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关爱与激励人才,分批次、分类别地推进人才培养,提升软实力,切实提升所在区域的心血管病防治能力。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信息技术发展,给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赋予了更多形式,其中包括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请问信息技术在医疗资源扩容中有哪些应用场景?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志远: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信息化建设是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从阜外经验看,我们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信息技术发挥作用:
一是,推动智慧医院建设。我院致力于将医院管理的目标、理念、制度融入到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做实、做细、做快医院各项管理工作。例如在智慧医疗方面,我们医院建立了基于客观真实数据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闭环监测平台,综合提升了医疗风险防范能力。从今年核心技术闭环监测平台上线以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通过采取重点时间节点的弹窗提醒、关键环节的系统强限等强化管理手段,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符合率从94.55%提升至99.96%;护士静脉采血操作的规范率提升到了97.64%。在智慧服务方面,我们从诊前、诊中、诊后全链条服务入手,建成了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目前互联网诊疗服务量约占门诊量的15%。其中有一部分长期在门诊开药的病人,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几乎可以不用到医院来。通过配送系统在家里上网开处方,药品就能直接配送到家,方便病人就医。在智慧管理方面,探索创建覆盖全部职能领域的客观数据成本效益评价体系,全面深化人、财、物信息化建设。
二是,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探索建立基层慢病防控新形式。目前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我院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方面的探索和应用,例如我们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综合智能高血压管理平台,把专家共识和临床指南转化为指导医生的知识系统,为基层医生赋能,提供个性化、本地化的药物治疗方案智能推荐,在诊断、转诊、检查、生活方式等方面给出指导性建议,打造成规范高效的慢病管理模式。从而提升基层医生用药推荐遵从率、提高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此外,我们还借助信息技术,在康复指导、健康教育、远程跟踪随访、用药监测、全周期生活方式行为管理以及线上问诊等方面持续构建疾病管理矩阵体系,进一步助推了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布局。
以后阜外医院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结合临床经验和信息化载体的现状,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持续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增强智能化支持能力,完善医院的智慧化建设。二是,持续拓展患者互联网服务范围,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应用。三是,持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进一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的体系,降低安全风险,持续加强安全管控。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