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解码重症医学 ——专访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王巍

2023-04-27 11:44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每种危重疾病都有一个发展、恶化的过程,都有一个重要抢救时间窗,一旦进入不可逆阶段,患者救治成功率大大降低或预后更差。

“重症医学科是医院最重要的综合救治平台之一,可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我院重症医学科的宗旨是:只要家属不放弃,只要病人还有最后一线希望,我们就绝不会放弃。”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副院长、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巍说。67511682559993332 

30181682559993626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被视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我国,重症医学科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抗灾抗疫等一线,已多次发挥了重要作用。ICU也逐渐发展成更规范、更专业的“重症医学科”。

近日,《健康县域传播平台》就重症医学科发展相关问题采访了王巍(下附专家及所在科室简介)。

问题一

作为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和我国重症医学发展的亲历者,您认为,我国重症医学发展都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

王巍:我国重症医学伴随我国经济腾飞和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而快速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010年,主要完成学科建设规范、标准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初步建立规模;2010年至今,学科规模及技术水平大力提升,学科科研逐步引领学科跟上国际先进水平;接下来,亚专科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学科更上一台阶。

26851682559994143

问题二

突发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对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有何作用?

王巍:每次突发灾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症医学科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成为救治首选专业,重症专业队伍冲锋在前,成为最先加入救治的队伍,也是最后撤离的队伍,顺利完成政府和人民交给的艰巨任务。同时在每次救治事件中发现学科中的不足和弱项,政府都会及时给予大力政策和财政支持,使学科发展上一大台阶。现在重症医学科成为各现代化医院的展示窗口之一。

问题三

为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各地已开始按照“平战结合”思路。站在重症医生的角度,你如何看待“平战结合”?

王巍:为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出“平战结合”思路,首先:重症医学科根据突发事件规模和严重程度做出的各级预案,做好学科战时对应程度的预案,如医院相应重症床位的转换;其次,做好人才队伍培养和设备的储备;再次,平时做好定期演练,使人员和设备保持应急状态,确保战时随时能拉出队伍、设备,战之能胜。

66681682559994388

问题四

根据您的经验,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提升重症医疗资源效能?

王巍:现有条件下,重症医疗资源除综合ICU、专科ICU,另外还有急诊专业、麻醉专业、呼吸和心血管专业。医院要加强对这些专业人员综合救治能力的培训和提升,适当超前配备相应设备,保障其完备状态。另外,可让这些人员到各科室轮转,保障技术熟练。

问题五

关于重症救治“关口前移”,您有何见解?

王巍:每种危重疾病都有一个发展、恶化的过程,都有一个重要抢救时间窗,一旦进入不可逆阶段,患者救治成功率大大降低或预后更差。所以早期识别危重症患者、早期进行相应治疗干预,不让其发展到不可逆阶段,即重症救治“关口前移”!

97491682559995020

问题六

我国ICU建设目前的现状是什么?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巍:目前,我国ICU建设,学科规模不断扩大,来自2015年普查(后未再进行)结果显示,全国设置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有4000家,ICU医师63605人,ICU护士10万余人,现又经过近8年发展,学科规模肯定更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基本都建了ICU,基本能满足医院平时急、危重患者的救治。

但是面临逐渐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人们对疾病救治的要求提高,危、重患者会进一步增加。ICU人才队伍及医院床位数仍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此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难时有发生,也对ICU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七

未来10年,我国重症监护发展可能出现的变化?

王巍:未来10年,我国重症监护发展会呈现出三个变化:第一,学科规模肯定还会进一步扩大,三级医院床位占比会进一步增加,以适应危重症患者救治的需要;第二,重症医学科的亚专科建设速度会加快,以适应危重患者的集中收治;第三,ICU的护理队伍会进入“康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因为这些机构中高龄、出ICU后康复病人会大大增加,他们需要更专业的护理。

42591682559995388

专家及所在科室简介  

王巍,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江苏省第五届“333工程”第三层次人才、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浦口区第二届“中青年拔尖人才”、浦口区第六届“十佳青年”、2021年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南京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委员、江苏省创损伤控制与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预防医学会伤害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分会委员、南京江北新区医学会创伤专委会主任委员、南京江北新区医学会重症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浦口区医学会重症医学科分会主任委员。通熟重症创伤、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及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综合治疗。擅长心肺复苏急救及进一步综合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承担(第一负责人)市级科研课题两项、区级科研课题三项,发表国家级、省级期刊论文10余篇,专著1本,获市级新技术引进奖1项。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成立于2004年11月,至今已走过快20个年头。2006年成为南京江北地区首家市卫生健康委审核通过的重症医学科。2012年也是获得市级首批临床重点专科。2021年被医院列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科室。目前,开设床位28张,能开展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所要求的所有一般技术、重点技术。每年收治危重患者700余例。

责任编辑:裴燕

审核:王军

29811682559995575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南京医科大学,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ICU,王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十大人气案例榜单揭晓!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投票通道开启了!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