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附一院作为全国呼吸病血管介入工作组组长单位,近10年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完整的支气管动脉、肺静动脉、上腔静脉介入诊疗体系,显著提升了全国肺血管病诊疗能力。
开栏语:重医附一院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创新提出“九大工程”发展战略,不断引领和推动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学科建设等方面大跨步向前发展,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建设新重庆奋进发力。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科技创新文化节”圆满落幕之际,特推出【学科提升工程巡礼】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重医附一院的这些优势学科,了解他们臻于至善,不断攀登医学高峰,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的无畏征程。
呼吸,是一条生命之河,一呼一吸,生生不息,支持身体每个细胞的活力,影响生命每个系统的功能运转。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愿景是帮助更多人畅享呼吸,他们是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为了人们的健康呼吸,他们世代传承、接续努力、臻于至境。
1956年,呼吸病学前辈王鸣岐教授、王宠林教授、王福荣教授等从上海西迁支援重庆医学院建设。1958年,重医附一院肺科(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创建,成为国内最早有独立建制的呼吸学科之一。20世纪80年代,王正中教授、吴亚梅教授、罗永艾教授相继接下重担,带领学科大步向前,为未来学科的厚积薄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跨入21世纪,郭述良教授接下了带领学科发展的接力棒。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越来越高,郭主任敏锐地发现,适用多年的内科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学科亟需从传统的经验和药物治疗的内科模式向内外兼修、微创介入的立体诊疗模式转变,亟需从经验医学向现代精准医学转型。
郭述良教授率先在国内外创新提出4D呼吸介入诊疗体系的概念,即经气道、经肺血管、经皮经胸、经食道4个维度,微创介入精准诊疗肺部疾病,这一模式改变了以往只局限于经气道或经皮经胸的一维或二维模式格局。
目前,4D介入体系已成为全国呼吸介入体系建设的新模式,显著带动了全国呼吸病介入的体系建设和能力提升,起到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气道食道介入技术群,多例“首创”惠益国内外患者
80岁的陈大爷,在治疗牙齿的时候,牙医不慎将牙科钻头掉入陈大爷的气管,这可急坏了陈大爷和家人们。情急之下,他们第一时间想到了重医附一院。郭述良教授带领气道介入团队李一诗副主任医师等人,在导航技术和支气管镜引导下,创造性采用地心引力法,将掉入超细支气管终末端的牙科钻头,无任何损伤地巧妙取出,取出的钻头竟然长1.9cm、直径1.6mm,陈大爷和家人们虚惊一场。
郭述良教授介绍:“像陈大爷这样的高龄患者,并不首选开胸手术方式,而采用支气管镜介入的方法,避免了开胸手术带来的肺切除等后遗症。”
支气管镜介入创伤小,不仅适用于高龄患者,也适用各年龄段的患者。
来自西藏昌都的患者多吉(化名),因患有肺结核,做了右上肺切除手术,术后并发了支气管胸膜瘘,专程从西藏飞往重庆,慕名找到郭述良教授。郭教授带领气道介入团队,利用三个心脏室间隔缺损封堵器,在支气管镜下,成功将多吉所有的瘘彻底封堵,并成功地将带了2年多的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多吉满意地、高兴地回到了西藏。
据了解,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培养了年龄梯队、职称结构合理且稳定的呼吸内镜人才队伍,构建了西部地区最完整的呼吸内镜介入技术体系,每年开展介入约5000例,居西部前列,来自北京、上海、内蒙、西藏等全国20余省直辖市的患者纷纷慕名前往。
哪种情况下需要选择介入手术?郭述良教授介绍:“许多复杂的气道、肺部、纵隔、胸膜、肺血管等疾病,当传统的无创检查和药物治疗无法满足诊疗需求时,或者是外科手术不能耐受或创伤比较大时,微创介入诊疗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据了解,重医附一院创造了呼吸内镜介入手术零死亡的奇迹,为国内外呼吸介入中心罕见,在有效解除病人病痛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不仅如此,他们还开展了多个国际国内首创新技术,包括全球首例高难度内外科联合主支气管闭锁再通手术、全球首例海博刀气道肿瘤切除术、国内首例经支气管冷冻肺活检术(TBCB)、国内首例弹簧圈封堵支气管胸膜瘘术、西部首台硅酮支架置入术、西部首个现场细胞快速评价(ROSE)技术平台、西南首台气道肿瘤激光切除术,发明了改良简化EBUS-TENA活检术以及最简捷的气道Y形支架置入技术等,极大提升了疑难疾病的诊断水平,惠益了国内外患者。
经皮介入诊疗技术群,诊疗一体化助力肺癌早诊早治
重庆首个肺结节与早期肺癌专病诊疗中心设置于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至今已全面构建肺结节与早期肺癌综合诊治防管体系,其中经皮介入诊疗技术群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
60岁的黄阿姨体检发现有肺结节,这给黄阿姨的退休生活蒙上了阴影。她连忙来到重医附一院,杨丽副教授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现场快速细胞病理评价+射频消融术”诊疗一体化技术,仅耗时半小时,就对黄阿姨的肺结节作出快速诊断和同步射频消融治疗,操作迅速、时间短,病人耐受性好、并发症少,尤其对于老年不耐受外科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具有独特的优势。
杨丽副教授介绍:“我们团队在西部地区最早创新整合建立了恶性肺结节微创介入诊疗一体化技术,聚焦疑难、高风险、不耐受外科手术、难诊治的疑似早期肺癌患者,一次手术快捷完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现场快速评价+消融术’的精准诊断和治疗。”
杨丽副教授牵头打造的经皮介入特色品牌已声名远扬,近4年共接待29批来自德国、美国及全国17省市94家医院200余名领导和专家参访,来自10余省市地区的阜外病人也纷至沓来。
基于经皮介入技术群卓越的诊疗能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牵头建立了全国10省市100家分中心的肺结节与早期肺癌三级诊疗防治网,将肺结节和早癌精准诊治新策略在三级诊疗网内大幅度推广,提高了分中心的肺癌筛查、诊断、治疗、随访能力,患者得到早期精准诊治,得到规范化、同质化管理,减少不必要过度治疗费用,减轻患者身心负担。
血管介入技术群,咯血中心提升肺血管病诊疗能力
2021年3月,全国首个省级咯血中心落户重医附一院,为全面提升全市咯血救治能力,大幅提高区域内咯血救治成功率、生存率提供了保障。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90岁老兵曹爷爷突发咯血,来到重医附一院就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管介入团队为他做了“支气管动脉造影及栓塞术”,医生在造影中发现,导致咯血的支气管动脉异常增粗畸形,同时右膈下动脉、左侧肋颈干分支动脉均有异常,介入团队对以上病变血管一一进行栓塞。术后,曹爷爷再没有出现咯血,家属对治疗非常满意。
66岁的寇女士右下肢肿胀,伴哮喘、胸闷半个月,出现呼吸困难,她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栓塞。来到重医附一院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陈虹教授检查发现王女士呼吸困难非常明显,血栓异常广泛,血栓负荷非常重,下肢血栓随时可能脱落到肺动脉,导致患者猝死。
陈虹教授带领团队经过周密思考和讨论,决定为寇女士做“经导管肺动脉吸栓碎栓溶栓术”。在陈虹教授的指导下,血管介入团队何威副主任医师成功为患者进行了肺动脉血栓的吸栓、碎栓和局部溶栓术,最终帮助寇女士转危为安。
据陈虹教授介绍:“我们开展了西南地区呼吸科第一例经皮肺动脉吸栓碎栓溶栓术、经皮肺动脉栓塞术、经皮肺动脉支架置入术等,是目前西南地区呼吸病血管介入开展种类最多的科室。”
重医附一院作为全国呼吸病血管介入工作组组长单位,近10年来,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完整的支气管动脉、肺静动脉、上腔静脉介入诊疗体系,显著提升了全国肺血管病诊疗能力。
科室名片
重医附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委省共建国家呼吸区域医疗中心,全国 PCCM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优秀单位。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患者来自全国20余省直辖市,疑难危重症比例高达85%,呼吸医疗照护能力在重庆市名列第一。美国权威机构 Healsan Consulting LLC 发布2022年全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论文总影响力排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位列全球第6名。结核病学在最新2020复旦版专科声誉排名进入提名,呼吸与结核连续三年在复旦版呼吸专科排名中名列重庆第一,西南第二。在最新2020和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呼吸学科排名中均连续多年列重庆市第一、西南第二。
来源 |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撰稿 | 李丹
编辑 | 李丹 姜佳妮
审核 | 郭述良 王红 周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