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替尼获批,RET融合阳性患者终于有了可靠的靶向药
过去,EGFR、ALK、ROS1三个靶点的发现,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得到延长。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面临无靶向药物可用的局面,这是因为在肺癌的突变类型中仍有很多罕见基因的药物未被成功研发。
RET融合是新近发现的肺癌驱动基因,约1%-2%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携带RET融合[2],在中国,每年新发RET阳性肺癌患者约1.1万人。RET融合的患者被确诊时大多已处于疾病晚期,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
令人兴奋的是,针对于RET基因融合的药物普拉替尼被验证了有效性并获批上市,这也意味着RET融合阳性患者有靶向药可以用了!
研究数据表明:
普拉替尼是中国首个RET变异泛瘤种的精准治疗药物,对RET具有高选择性及强效的抑制作用;
普拉替尼对RET融合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现了快速强效,持久深度的缓解,ORR(客观缓解)率可达65%,总体CR(完全缓解)率达6%,中位PFS未达到;
普拉替尼对于脑转移的患者总体缓解率达56%,33%的患者达颅内完全缓解,也就是说普拉替尼可入脑。
(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
“在肺癌精准治疗领域,RET靶点的研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ARROW研究主要研究者,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表示,“在普拉替尼上市之前,临床上对于RET基因融合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含铂双药化疗,二线标准治疗方案为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单药治疗,但疗效均不理想。普拉替尼上市后有望改变国内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标准,改善患者的生存现状和生活质量。”
针对于普拉替尼,吴一龙教授表达出了他的欣喜:在RET抑制剂普拉替尼出现前,这部分患者没有靶向药物可以用,只能化疗,效果非常糟糕。从临床试验数据发现普拉替尼有效率接近60%,最严重的病人也已经活过11个月了,这个药给了这部分患者很大的希望!同时,普拉替尼达到了市场可及性,老百姓可以买到、用到,真正做到了惠及广大患者!
吴一龙教授同时表示期待:我相信在肺癌领域有新的基因突变出现,精准治疗道路将会创新延续走下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