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精准诊断罕见巨大腹膜后肿物 哈医大一院群力普外科赵宪琪团队微创拆除18厘米“炸弹”
近日,一位来自哈尔滨市呼兰区的张女士在当地医院体检,发现腹腔长了一个巨大的肿物,直径超过15cm。于当地妇科专科医院行经阴道探查手术,术中发现肿物巨大且与周围器官及血管关系密切,无法完整切除。
“根据彩超和盆腔核磁结果回报,考虑为盆腔巨大囊性肿物,且肿物位置较深,达腹膜后,与周围器官及血管关系密切,这意味着在术中既要完整切除肿物,也要保护周围器官、血管、神经不受损伤,手术难度巨大。”哈医大一院群力院区普外科一病房赵宪琪副教授细查看张女士相关检查后,组织多学科妇科、泌尿外科及麻醉科进行多学科诊疗讨论(MDT)。
图片说明:腹部CT显示张女士盆腔内巨大囊性肿物压迫直肠产生移位,盆腔核磁共振成像显示盆腔肿物与骶前血管关系密切
18cm肿瘤“霸占”盆腔,多学科联合“定制”最佳方案
“患者肿物巨大,最大直径达18cm,子宫,膀胱及直肠均受压,且肿物考虑为后腹膜来源,不排除囊性畸胎瘤,手术难度很大”。妇科会诊专家对患者进行了妇科内诊检查,建议手术治疗,并提出如肿瘤为腹膜后来源,存在无法完全切除可能。
泌尿外科专家建议术中应注意保护双侧输尿管,必要时可术前留置输尿管导管。麻醉科对可能面临的麻醉风险做足了预案。
5小时手术微创“拆弹”
在麻醉科,手术室的配合下,赵宪琪副教授带领于林枫、阎伟、高佳琪、刘宁远医生,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历时5个小时,完整将肿物游离下来。术中出血量仅为10 ml,各器官保护完好。次日,患者便可以下床活动,并于康复近日出院。
赵宪琪副教授介绍,术后病理回报:提示肿物为表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是胚胎时期皮肤外胚层残留或后天创伤所致,通常多见于年轻人,可发生于人体任何部位,以颅内最常见,脊柱、皮肤、睾丸、脾肾等也有报道,罕见于腹膜后。腹膜后表皮样囊肿具有位置低、活动性差的特点,本例患者肿物巨大,与周围脏器关系密切,显著增加了手术难度。虽然手术难度巨大,但腹腔镜下完成并非不可能,需要术者在术前仔细评估肿物的位置,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以及手术者需要有较高的腹腔镜操作技术。
“女性患者易误诊为卵巢囊肿,会影响术者对手术难度,手术入路及方式的判断,从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赵宪琪副教授提醒,女性患者发现巨大卵巢囊肿一定要到专业医院进行精准诊断,避免贻误病情!
赵宪琪:副教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业务专长为肠道外科,包括大肠肿瘤、炎症性肠病、肠梗阻、肠瘘等的外科诊断与治疗,先后发表核心期刊文章20余篇,现主持省青年基金和省教育厅基金各一项。
阎伟 吴迪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