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陆建洪: 一生执着只为“它”

2023-04-19 11:35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心血管患者除了手术治疗外,早期预防或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是关键。”怎样更好的为心血管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是陆建洪考虑的又一学科发展方向。

在陆建洪的脸上,除了几道眼角纹,几乎见不到岁月留下的痕迹,有人说这是他爱笑的原因。

和陆建洪接触多了会发现,他不仅爱笑,还是一位很健谈的人,讲起段子来称的上滔滔不绝。但在工作时,“打给他很多次电话,都不见回复”,不止一人这样说。

其实不是他不想接,而是太忙。

“他真的太忙了。” 一位年轻的护士说:“心内科每天的手术量很大,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32台手术,从早上8点做到转天的凌晨3、4点钟。” 

然而这些忙,在陆建洪看来“人这辈子,就应该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事”,显然心血管内科是他喜欢的。

38771681858969532

(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陆建洪)

心内科的发展历程

也许大部分作医生都有一种拯救者的情结吧,也许。曾有一位医生说的这句话可以称得上经典:“经过自己的手,病人获得重生”所带来职业自豪感是其他职业难以体会到的。

正是这种职业自豪感使陆建洪在从医路上“越战越勇”,由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桐乡一院)大内科的一名“小”医生,经过学习、坚持、守住本心,从而成为心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医院副院长。

岁月之路,往前看路漫漫;往后看弹指一挥间。

在陆建洪从医的这二十多年里,桐乡一院也由一家200张床位的二甲医院晋升为拥有850张床位的三乙医院。

关于他的故事也就从医院晋升为三乙开始。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他人生路上的一段主要历程。

医院升为三乙后,“心血管内科一下子有了13名医生、70张床位。”

科室面积扩大,人员增加,但相应的医疗技术没有跟上。

于是在一段时间里,陆建洪独挑起心血管内科手术的大梁。“忙的时候,他的一天三顿饭总是并做一顿来吃。”了解他的同事称之为“拼命三郎”。

31491681858969716

陆建洪深知“众人划桨开大船”,所以在 “技术学到手后的开始自己做手术,到后来带着科室的小兄弟一起做。”

工作之余,利用中午休息时间,他还带领科室人员检查、讨论病历,一起学习,以此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

“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多年,直到现在从没有间断过。” 这是让陆建洪引以为豪的。

期间,医院邀请了浙江、上海、北京各大医院心血管科的专家来到科室进行授课、查房。科室医生也相继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

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医院购进DSA设备之前,科室大部分医生学会了心脏介入治疗手术、射频消融手术。” 说这话时,陆建洪风轻云淡,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内。

“经过15年的发展,科室的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亚专科专业技术。”他介绍说:“有三位医生在做心衰,四位医生做冠脉,两位医生做起搏。这在县级医院里面是非常少见的。”这也是让他引以为豪的。

“我们科室的学科能力不断提升,科室发展越来越好。”年轻护士禁不住的又插了一句。

心内科从开始只能诊治简单的心力衰竭,到现在可以进行心脏全领域手术的介入治疗。

介入手术量目前在嘉兴地区排名第二。

18081681858970020

把危急重症、常见病等患者留在桐乡

我们都知道危急重症患者的每一秒都不容耽搁,如何保障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时间,把多发病、常见病患者留在本地,这应该是目前县级医院管理者都在思考的问题。

当记者与陆建洪聊到这个话题时,他的话语又像开了闸的河水滔滔不绝。

“五年前,我们医院就已经开展了CCU建设,目前是嘉兴地区唯一个封闭式的CCU病房,每年可以收治600多个重症病人,为心肌梗死、心衰的救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为保证了大面积创伤患者、复杂手术患者和外科大病手术患者在桐乡一院能够得到救治,医院设立了专科ICU、综合ICU,还开展了脑外科NICU,把脑创伤或外脑出血的患者以及血管瘤、脑瘤的患者留在桐乡一院。

2019年,随着急诊大楼的竣工启用,医院成立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危急重症患者和患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救治。

经过对重症呼吸病房的改造,呼吸科开展了心脏重症监护病房,这样一来,很多危重病人,特别是年龄大的呼吸功能衰竭的患者就能够得到救治。心脏重症监护病房设置床位13张,新冠救治高峰期间扩展到了30张。所有重症患者得到了有效救治,桐乡一院在老百姓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目前,桐乡一院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都通过了国家级认证,创伤中心正在快速建设中。

这三大中心的建设意味着医院开辟了急诊急救的绿色通道,患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施抢救和手术治疗,最大程度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比如心梗患者来到医院, 5分钟之内,心电图检查出来结果,10分钟之内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国家规定的PCI手术时间是90分钟内,而我们医院,在60--80分钟之内,所有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83681681858970184

去年,心内科收治220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在1.5%左右,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概率。

陆建洪说:“假如这些患者到其他地方求医,因为路途原因,会延误救治时间。即使能够得到救治,但恢复后的心功能会很差,经常靠吃药维持,对以后的生活会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

这也是将危急重症患者留在当地就医的重要性。

据统计,2022年,医院的胸痛中心接诊胸痛病人1450人次左右,其中22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紧急手术,手术的成功98.5%;收治卒中患者916例,溶栓158例,急诊取栓21台,救治成功率99%, 溶栓与取栓数居嘉兴五县二区前列。

创伤中心接诊创伤病人2861,其中危重症190例,救治成功率98%。 创伤中心各项数据领先省内同级医院。

接下来,陆建洪要做桐乡市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胸痛救治单元”与家庭医生签约全面对接,落地分级诊疗,签约后的患者在心血管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由家庭医生进行出院后规范用药、居家康复、危险因素控制、定期随访的全流程、一体化健康管理等。

为做到同质化管理,心内科医生定期到医共体成员单位,对那里的医生进行胸痛单元的培训、宣传,同时让患者了解患病后到哪里就医。

“这样就会缩短患者发病到手术的时间,对患者的恢复会更好。”他用极高的职业素养来诠释医者仁心。

不仅是心内科,陆建洪自担任医院副院长后,将目光放得更远。

据悉,桐乡一院继“心血管科、麻醉疼痛科、肿瘤科、普通外科”四个省级医学龙头学科外,今年加大了申报省级龙头学科的力度。

“医院的发展一定是人才和学科技术的发展。”他说:“以建设浙江省龙头学科为模板创建学科,包括团队建设、综合体系建设、科研,从软件、硬件到技术、人才方向综合考虑学科的建设,制定目标,争创县级龙头学科。”

医院重点学科医治的病种往往涵盖了县域内疾病发生率高、救治率高的病种,所以一定要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相对应的学科。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说到这里,他的话锋又转向了心内科,“我们科室里每年都有3万的基金,用于科研、教费、进修等。今年医院要求科室出去进修培训的人员要比2019年翻一倍。”

对于培训,他心里早就有了打算:进修的医院不限于浙江,还要到北京、上海甚至国外,让医生到更大的平台去学习、专研。这样,不管是认知、眼界、技术,将会达到一个质的飞跃。

房颤中心的建设

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而它的病发症--脑梗塞,因其中一大部分患者会遗留后遗症,一部分患者会猝死而使人闻“脑梗”而心惊。

国家推动房颤中心建设初,桐乡一院就选派医生进修学习,成功创建了房颤中心,并于2019年,以高分成绩通过国家房颤中心的评审。

“以前,老百姓得了房颤后认为只要还能干活便无大碍,不知道吃抗凝药来预防并发症,造成中风的发生率非常高。”

房颤中心建设后,医院通过对患者的管理、宣教,减少了中风、心衰的发生率。在抽查桐乡四个社区的房颤患者中发现,华法林的使用率从3%升到了90%。

从房颤慢病管理到房颤后续疾病的手术治疗,再到左心耳封堵术,桐乡一院心内科走在了县级医院的前沿。

59101681858970506

美国知名心脏电生理专家罗德尼·霍顿看到这一消息后不可置信,专程来到医院观看他们的手术。同样不可置信的还有左心耳封堵术的发明者德籍华裔心血管病专家余江涛,香港亚洲心脏病中心主任林逸贤教授,他们先后来医院参观,要亲眼看看看一家县级医院如何独立开展这种手术。

“心血管患者除了手术治疗外,早期预防或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是关键。”怎样更好的为心血管患者服务,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是陆建洪考虑的又一学科发展方向。

目前采取的是:凡是出院的患者都有随访记录,并在信息系统里录入AI随访记录。

另外一项房颤的随访跟踪研究,根据桐乡所有百姓的体检记录,桐乡市100多万人的房颤数据记录在册。

科室专门成立了房颤随访小组,定期到社区宣教、演讲。

“这件事我们连续做了五六年,对每一个社区的医生都进行了培训,包括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讲解,极大提高了医学知识的普及。”

现在,桐乡百姓对心脏病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患有房颤知道要吃抗凝药,知道怎么预防和救治。

“以前患者装好起搏器后,很多人都不知道要定期检测。”前段时间,一个病人晕厥了两次,到医院后才发现他的起搏器没电了。当时患者的那句“没人告诉装上后还要去检测”,使在场的医生非常震惊,也促使陆建洪下决心开设起搏器门诊。

很快,每周起搏门诊开诊,患者不管是在哪家医院植入的起搏器,都可以在门诊随时就诊,门诊也会做好随访记录。

“我们的起搏门诊,不但是患者来了检测,还要主动联系患者。”

他说,现在科室在做一项科研,对桐乡辖区装过心脏起搏器的患者进行基础数据管理,管理5--10年后,看这些患者会有怎样的效果。

“我们一定会成为三甲医院。 ”说这话时,陆建洪的眼睛里透着光彩。

他的这句话是有来由的,因为就在今年,桐乡一院和杭州医学附属医院达成了合作协议,“这将成为医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院校合作会不断推动医院医疗技术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加快提升医疗服务层次和水平,特别是科研技术。”

科研技术是县级医院普遍存在的短板,陆建洪对院校合作给予了很高的期待:“届时,会有更多的研究生、博士生来到我们医院,为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疾病在当地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后盾。”

责任编辑:肖惠丹

审核:王军

8861168185897082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桐乡一院,陆建洪,重症,医院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十大人气案例榜单揭晓!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投票通道开启了!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