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医药行业走“技术路线”的岗位薪资到底怎么样?
很多生物医药行业刚毕业或者迈入职场不久的同学在面临职业选择时可能会很犹豫,最典型的就是走“专业技术路线”或者“非专业技术路线”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困难症(注:每个职业都需要各自领域的技术,此技术仅指专业相关领域技术岗位)。
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觉得靠技术做研发、生产、质量控制、质检等会比较稳定,但感觉待遇和辛苦程度比较下来,性价比比不上销售、药代、管理、营销市场、产品经理等“非专业技术路线”岗位,尤其是销售药代,一毕业或者两三年就能30-50万年薪收入的消息都很多,很多同学又觉得销售对学历起点要求低薪资待遇又高,招聘机会也比其他岗位多得多,因此犯了难,普遍感觉”专业技术路线“是脏活累活,加班严重,待遇又跟不上,这导致了一部分不适合销售的同学选择了错误的职业方向。
各有各的好,技术路线岗位工资到底怎么样?
当然,上述情况是真实存在的,其实生物医药行业技术路线的岗位待遇在发展稳定后也没有那么差,只是刚开始起薪固定偏低,是属于后期发展可观且稳定型的。
以笔者情况举例,我自己985本硕连读毕业,在上海一创业小公司做研发员,起薪13k加年终绩效奖(1-2个月薪资),其实算偏低的,但和大公司的初始研发工资相比,也算可以(小公司薪资中位数普遍给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样才好招人);大概一年后,加薪到税前17k/每月;第三年拿着离职和竞业赔偿跳槽,税前2w1k每月左右,算稳步提升。同时期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从事销售、药代等行业的同学,大多3-5年就拿到了30w年薪及以上,自然涨幅和跳槽薪资涨幅是略微要高的,但我深知自己的职业发展及匹配程度情况,所以不会去纠结或者羡慕,各有各的好。
从医脉同道&科锐国际发布的《人才市场洞察及薪酬指南》中大健康板块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薪酬趋势:医药营销领域,整体受行业下滑影响,薪资自然涨幅在5-6%,跳槽涨幅维持在15-20%。医药研发临床板块整体薪酬趋势基本保持,大厂优势明显,竞争力岗位自然涨幅保持在2-10%,跳槽涨薪平均保持在20-30%,与往年相比,今年平薪跳槽案例比例有所提高。
根据这份报告也可以看到,职业发展后期,研发总监薪资水平最高大于销售总监大于生产总监,但差别不是很大,所以其实把薪资水平作为同一个行业内的职业发展选择的依据,并不是非常全面。你的学历、性格、努力程度、能力和其他因素在内的综合因素确定了之后,你的薪资水平也就确定了,在行业确定后,同一行业内决定你薪资水平及职业发展的其实是你内在的原因。行行出状元,找一个更加符合自己性格、喜好、天赋的职业方向更重要,它能让你在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事半功倍发展更快,也就多半会获得一个自己满意的薪资水平。
行业岗位确定后提高薪水的硬性条件是什么?
前面谈了各种职业选择方向的与薪资水平的关系,那么,在行业和岗位确定后,如何确保自己的发稳步发展并且逐步提高薪资水平呢?
从研发、临床、生产等专业技术岗位来看,在努力水平、学历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完成经验、为公司提供的效益、相关专业技能水平等个人能力决定了未来薪资水平的提高。自然薪资涨幅跟国家跟行业发展挂钩,但加薪或者跳槽薪资涨幅一定是会基于以上考虑的。对于专注于研发的岗位而言,相关领域文献和专利数目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你研发技能和个人价值的直接体现,所以,有很多硕士研发到后来会辞职读博,谋求更大发展。
话说两头,也有很多人选择了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合适的工资水平下选择正常完成工作任务,不加班不内卷,减少个人现阶段过多的工作压力和预期薪资涨幅,维持个人状态和健康的良好发展,虽然短期来看,这类选择看似对职业发展和薪资水平不利,但长久来看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要达到薪资水平的最大化和职业发展的天花板也不是幸福和意义的全部,这个世界发展到现在,我相信是允许大部分正常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创造符合自己能力水平价值的人过上不错生活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