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十年锤炼露锋芒 锐意进取展荣光——记盛京医院第二重症监护病房成立十周年

2023-04-18 16:34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人们常说,重症监护病房是医学界的广寒宫,患者心中的西伯利亚。这里常年灯火通明,却最接近死亡的至暗深渊。而李国福带领的第二重症监护病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却偏偏选择逆光而行,终日与死神正面硬刚!

十年意味着什么?十年幼苗成长,不畏风雨;少年长成,独当一面……对于医院第二重症监护病房来说,也意味着从无到有再到精专,意味着改变了2533个重症患者的命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

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一群人

4月8日,医院滑翔院区里的桃花开得正盛。第二重症监护病房也迎来了十周岁“生日”。

7885168177376900165931681773769215

当天,患者赵令(化名)也受邀来到这里。尽管已经多次给自己进行了心理建设,然而拿起话筒的那双纤细的手仍忍不住抖,还没开口眼泪已从眼角悄然流下来……

三年前,赵令还不到三十岁。她清楚记得自己是2020年12月12日因为乳腺炎手术入院,那时候儿子刚刚两个月大。本以为自己只是错过了一个“双十二”的购物机会,不想却因为病情的急转直下险些错过了后面的人生。

“乳腺炎加重出现了感染性休克,转入我们科时已经处于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就是我们说的MODS),当时血气分析显示酸中毒,乳酸值大于机器上限测不出,随时有生命危险。”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第二重症监护病房李国福教授对赵令印象极深。他很清楚,像赵令这样血气乳酸“爆表”的患者几乎就没有生还可能。“当时是周末,我记得我们正在本溪基地培训,值班医生给我打电话请示治疗方案。抢救过程中出现心跳骤停,紧急行心肺复苏,电击除颤3次,心跳才恢复。”培训刚结束,李国福直奔科里,指导赵令的抢救。此间始终昏迷的赵令并不知道,抢救室外的丈夫已经收到了四五张病危通知单。

即便有医护人员全力以赴,赵令的血气乳酸值仍然超过了正常人数值的十倍,生存下来的希望依然渺茫。面对患者家属的全然托付,李国福和他率领的第二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根据患者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随着患者内环境逐渐稳定,乳酸逐渐恢复正常,升压药物也逐渐减量。最后患者好转转回普通病房。

对于一个重度感染性休克,内环境严重紊乱,又出现心跳骤停复苏的患者,九死一生。”见惯生死的李国福也难免感叹。而正是他和他的团队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牢牢抓住了患者那“一分生存”的希望,再次打败了死神的乱拳,将整整昏迷了一周的赵令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再次创造了医学奇迹。

时至今日,已经能正常生活的赵令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还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然而对此,她有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我的福气是因为遇到了盛京医院第二重症监护病房的这些医护人员,是李国福团队高超的医术,这里所有医护人员的专业和大爱让我大难不死。我的儿子才能有妈妈,我的丈夫才能有妻子,我的妈妈才能有女儿。是他们保住了我这个家的完整!”

以行动致初心,用生命托举生命

听到赵令的这番话,李国福忍不住摘下自己的眼镜。往常的这个动作更多的是在抢救危重患者后,他得以擦一下眼睛周围的汗水。这次,他轻轻拭去的是泪水。

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里生死瞬间浓度最高的地方,这里的医护人员也是这些瞬间的见证者,相对应该已经脱敏,更何况是久经沙场的将帅李国福。但这份动容的背后,是对历经生死的感同身受。

行医之初,李国福的起点是一名麻醉科医生。“1992年毕业后我做了麻醉科医生,自己也是很努力。1998年麻醉科成立治痛门诊,我作为创始人之一跟随当时的崔健君教授学习。后来轮转到ICU(当时麻醉科管理),对重症有了兴趣。2004年8月公派去北京协和医院ICU进修学习。当时震撼还是挺大的,重症患者的ICU管理和麻醉科医生的管理有很大不同,需要的知识面更广,遇到的挑战更多,但更坚信了我搞重症的决心。”寥寥几句,李国福说完了自己作为一名“重症科医生”的身份转换。诚然,作为整个科室的带头人,李国福这样的初心肯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个团队的氛围和气质。但与其说李国福影响了这样一批人,不如说是共同的志向聚拢着大家。

2022年末疫情放开,急重症阳性患者的急剧增加,与此同时,科室一些同事也陆续出现新冠阳性。作为科室的带头人,李国福面临着又一次重大的考验。站出来,顶上去是他责无旁贷的选择。

但是,病魔没有因为这份笃定而绕行。李国福在替班的第二天,就出现了呼吸困难,高烧,浑身酸痛的症状。最终被确诊为新冠重症患者。

32231681773769421

2022年12月24日 ,他在自己住院,进行抗病毒、激素等治疗的同时,仍兼顾了病房内十余名重患的诊治。甚至直到四个月后,李国福的肺CT影像显示炎症还未完全吸收。这也被其他同行们称作“用自己生命托举患者生命”。

在此期间,第二重症监护病房护士长孙向红被委任紧急成立发热ICU和加强重症技能培训,以保证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病房共收治重症患者59人,新冠重症患者38人,经过全体医护人员的不懈努力,各项救治任务顺利完成。与此同时,作为疫情培训基地,第二重症监护病房培训重症操作技能,培训人次达20余人次。

其实从2003年4月8日在滑翔院区成立第二重症监护病房以来,这里始终承担着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是滑翔院区各科室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对此,医院院长孙思予有着这样的评价:“我们刚刚死里逃生的国福主任是传承了盛京医院百年精神文化、最值得点赞的专家。这样的专家带出的队伍,也必然是有情怀、有战斗力的队伍。”

逆光而来,配得上所有美好

事实上,李国福带领的这支重症治疗队伍确实称得上战斗力超强。十年间,这里收治2533个重症患者;科研、教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获国家、省市级基金、科研项目、课题11项,发表专业科研文章22篇,获重症专科多项专业证书;指导硕士生20名。

最近三年,当疫情袭来的时候,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第二重症监护病房12人逆向而行,先后支援了武汉襄阳、西安、葫芦岛的疫情治疗和核酸检测采集工作、发热病房救治工作。

在2020年2月12日,51岁的李国福作为辽宁省援助襄阳医疗队救治专家组副组长出征。怕浪费防护服,也怕耽误患者治疗,穿着厚厚防护服的李国福又成了“拼命三郎”。不敢吃饭、不敢喝水,甚至出现了低血糖、心慌的症状。同时,腰椎间盘突出也时刻折磨着他,甚至每次穿脱防护服对他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尽管腰疼日益加重,他却无暇治疗,只能贴上止痛膏药,咬着牙坚持战斗!

26801681773769572

8040168177376969378481681773770232

在湖北襄阳进行医疗援助39天,在李国福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先后50名当地的危重患者获得新生。因为忘我地投入救治患者的工作,作为辽宁的医生,李国福荣获了“湖北五一劳动奖章”。当地媒体亲切地称他“为襄阳拼过命的辽宁老铁”。李国福说,这是他替全体增援的辽宁医务工作者领的奖。

55381681773770333

人们常说,重症监护病房是医学界的广寒宫,患者心中的西伯利亚。这里常年灯火通明,却最接近死亡的至暗深渊。而李国福带领的第二重症监护病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却偏偏选择逆光而行,终日与死神正面硬刚!

十年,每一个中国人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也许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和时间赛跑。下一个十年会怎样?

“只要我在科里干,就要努力给年轻人做出表率,带着大家加油干!”55岁的李国福言语坚定。他始终心怀夙愿:“我们一直想增加ICU里的人文关怀,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目标。患者在ICU里能得到最适当的医疗救治,同时也要让患者感受医疗护理尤其是护理亲人般的感受。还有就是努力恢复家属的探视。我一直想尝试让家属参与到我的查房中。”

十年锤炼,荣光尽显。梦想不弃,未来可期!

第二重症监护病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盛京医院,医护人员,麻醉科,病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